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

  近期出现持续数日以上的发热、乏力、消化道症状和肝区疼痛等症状,肝肿大和压痛等体征,ALT升高,参考流行病学资料,可诊断为急性病毒性肝炎。血清胆红素在17μmol/L以上者,可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

  须鉴别其它原因的肝损害,其它原因的黄疸、其它病毒性肝炎和其它非嗜肝性病毒引起的肝炎。临床上有时较困难的是鉴别慢染的急性活动。

  临床表现:急性无黄疸病例症状轻微而多不自觉,在人群普查中发现较多。我国当前求医的“急性”无黄疽型乙型肝炎,多为AsC的急性活动。在我国两者的鉴别是一个困难的临床问题,如果没有过去检查的记录,很难仅以病人就诊时的临床表现作出判断,故对每一个例需有较全面的分析。

  AsC急性活动的病人和消化道症状较轻。胆红素和ALT增高的幅度较低。过去曾检出过HBsAg,家人中常有AsC(附表)。

  血清标志物:检测IgM抗HBc的Abbott试剂经特殊标定,阳性结果可以确定为急性乙型肝炎;未经标定的试剂在慢性HBV感染的活动期也出现阳性结果,滴度较急染时低,但没有鉴别急、慢性的界限值。急性乙型肝炎病人早期HBeAg血清转换,标志感染趋向恢复;慢性HBV感染在活动期后HBeAg持续,也可转换。急性乙型肝炎病人HBsAg在6个月内阴转;慢性HBV感染病人炎症消退后HBsAg仍持续。

  肝组织学: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肝组织学特征是腺泡内炎症和肝细胞变性特别明显,且均匀分布;AsC急性活动时腺泡内炎症大多较轻,以汇管区炎症和间质反应较明显。急性病毒性肝炎时汇管区炎症浸润,炎细胞可向邻近的实质溢出,易与慢性肝炎的界面性炎症混淆;AsC急性活动无或仅部分界面有炎症,无或仅轻微纤维化。

  然而,AsC急性活动的重症病例仅几个月就可发生桥样坏死,甚至向肝硬化发展;急性乙型肝炎发生桥样坏死较少,无向肝硬化发展的组织学特征。

  急起发热和胃肠道症状、肝脏肿痛,血清ALT明显升高,对急性病毒性肝炎是典型的却不是的。其它感染和非感染因子引起的肝脏损害可有类似的表现。

  1、甲型肝炎:甲型肝炎在过去20年中发病率已显著降低,仍是最常见的急性肝炎。绝大多数感染的个例是无症状的,如出现症状,绝大多数病例的经过是自限的。

  潜伏期15-50天。前驱期中粪便排毒来自短暂的病毒血症。黄疸发生前ALT出现高峰,伴有重度厌食、恶心、。黄疸期一般仅10余天。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可以有多种型的临床类型,有两点尤为瞩目:①无黄疸病例很常见,亚临床和临床感染的比例可达(10—20):1。我国人群lgG抗HAV检出率可达70%-80%,

延伸阅读:

    无相关信息
标签:内科疾病

上一篇:何为家族聚集性乙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