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病毒是由六七十个不同类型而性质相似的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所组成的一个大家族。在这个大家族里,大家最熟悉的一个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另外还有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其中每一种类型的肠病毒又可分为许多组和许多亚型。
这些病毒的抵抗力很强,不怕酸,也不怕胆汁,因此可以通过胃液感染肠道。它们可在污水中,在室温下可存活数天,在4℃时可保存好几个星期,如果在-70℃的条件下,病毒可存活几年。但肠病毒怕热,如果加热到60-85℃,1分钟就死亡。甲醛或含氯的消毒剂可使之失去活性,故游泳池加些氯化物可有效防止肠病毒。另外,紫外线也可肠病毒。
肠病毒之所以叫“肠”病毒,是因为它们感染人体时主要在肠道内繁殖,再从粪便中排出,但它们很少引起胃肠道的症状。这一大家族的病毒可引起多种多样的疾病,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可以引起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埃可病毒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肠病毒70型可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有时,同一型病毒感染可以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如柯萨奇病毒感染可引起心肌炎、流行性肌痛、疱疹性咽颊炎、手足口病和脑膜炎;而不同类型的病毒感染又可以导致相似的临床症状,如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病毒71型都可以引起手足口病,埃可病毒的许多亚型和柯萨奇病毒B组均可引起流行性肌痛。
但大多数人(50-80%)感染后没有临床症状,有些只有轻度发烧或类似感冒的症状;只有少数情况下可以引起手足口病、疱疹性咽颊炎、心肌炎、脑膜炎、流行性肌痛等,极少引起死亡。
根据的报道,感染肠病毒的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烧、,手、脚和口腔内出现水疱,因此诊断为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病毒中的柯萨奇A16型和肠病毒71型引起的,多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年长儿童和偶发。潜伏期约2-7天,一般没有前驱症状,多突然发病。典型病例表现为发烧,体温38-39℃,1-2天内手、脚和口腔内出现疱疹。口腔疱疹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及咽、舌和牙龈处,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较大的孩子常诉口腔和咽喉疼痛,较小的孩子表现为哭闹、拒食、流口水。手和脚上的疱疹多出现在手掌和脚掌,有时肘部、整个下肢甚至到臀部周围都可出现。疱疹最初为米粒大小的红疹,很快在红疹的顶部形成小水疱。这些水疱疹的形态比水痘疱疹小,尤其肠病毒71型的疹子更小,需仔细观察才会注意到;水疱的壁很薄,大多不痒,也不会结痂。重症病例在发病2-5天后可并发脑炎、脑膜炎、肺水肿、心肌炎或类似脊髓灰质炎的。
多数感染者症状轻微,可自然痊愈,病程约为7-10天。重症病例只占几千分之一,死亡率极低,仅十万分之一或几万分之一。以最严重的1998年肠病毒流行情况来看,全大约有100万-200万人被肠病毒感染,其中129106人表现为手口足病或疱疹型咽颊炎,405人为重症,78人死亡,80%死于肺水肿与肺出血,从大部分死亡病例中分离出来的肠病毒是肠病毒71型。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第一次报告手足口病以来,、、天津、福建、、山东、湖北、西宁、广东等十几个省市均有报导。1983年天津曾发生一次手足口病流行,7000多人患病,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32.85‰,3-6岁为14.23‰,7-14岁为1.27‰,15岁以上为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