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抽搐是常见症状之一,发病率较高,是许多疾病的一个症状,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有时不易辨认,常表现为阵发性眼部活动(瞬目、眼球转动或震颤)及口颊部抽动。颅内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引起的脑组织缺氧是新生儿抽搐最常见的原因。多发生于生后12天,幸存者日后有可能出现癫痫、偏瘫、智商低下、脑积水等。
遇到新生儿抽搐,家长务必维持镇静,不要把抽搐的小孩子抱在怀里摇来晃去,震动会加重抽搐。应迅速把小孩子平放在床上,躺好,维持小儿呼吸道通畅,头倾向一侧,防止物吸入气管。用拇指按患儿人中、合谷,有一定效果。待抽搐停止后,送往医院进一步检验医疗。如抽搐延续不止要及时去医院医疗。
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来预防。例如癫痫病人需按医嘱服药,如果突然停药,即使是1天~2天,都会导致癫痫抽筋的发作。小儿高热易抽筋,及时退热可预防抽筋;缺钙会引起抽筋,所以小孩要补足钙(多吃含钙食物,必要时服葡萄糖酸钙,钙片等),同时要多晒太阳,服食鱼肝油等。
食物要容易消化吸收,营养丰富。要选高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牛奶豆浆、鸡蛋、酸奶、肉类等都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还要多选维生素高的食物,因维生素A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饮食要有定时。一般早、午、晚各一次,有条件者可以在上下午各增加点心一次,按时,可以增加食欲。
抽动症患儿缺锌患儿可能会食欲不振、厌食、生长发育缓慢,智力发育受到影响;有的患儿还会出现异食癖。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饮食纠正:应多吃些含锌量较多的食物,如坚果类、豆类、动物肝脏、瘦肉、谷类等。
身体缺铁可以导致患儿贫血的主要原因。在临床中常表现为:皮肤苍白、嘴唇红、不集中、头晕、不想吃东西、不爱笑等。在生活应给孩子多吃富含铁质的饮食,如蛋黄、动物肝脏、海产品等。
西红柿、苹果、橘子和杏子等含甲基水杨酸食物,这些食物会使有遗传因素的小儿产生抽动症。因此,应少吃或者不吃这些食物,包括不宜服水杨酸类的药品。
铅的摄入对小儿抽动症有相当影响,小儿应避免使用含铅食具,不吃受铅污染的食物,如贝壳、大虾、向日葵、莴苣、甘蓝、皮蛋、以及在冶炼厂周围种植的蔬菜和炒米花。也不要饮用酒精类饮料,因酒精生产过程中最易受铅污染,酒入人体内还会促进消化道对铅的吸收。
我国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专供婴儿的主辅食品除按可加入强化剂外,不得加入人工甜味剂、色素、香精、谷氨酸钠及不适宜的食品添加剂。国外学者认为酒石黄等人工色素、香精、胡椒油等调味剂和抽动有关。所以抽动小儿不宜吃有色素的食物,如可乐、橘子水、果子露、蜜饯、奶油蛋糕上的红绿裱花,以及加调味剂的各种食品。
甜点心、各式糖果、饮料、冷饮等含糖量都非常高的食品,若摄入过多,能引起机体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小儿则可能出现抽动症,故应少吃。
乳类、乳制品、豆腐皮、大豆、松鱼干富含酷氨酸,而抽动症患儿大便中P-甲酚的含量要高于正常儿童,P-甲酚是人肠道微生物对酷氨酸进行代谢的产物,故应避免大量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