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是由于结核菌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的软脑膜、蛛网膜及脑实质、脑血管的病变。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感染源主要是来自患有性肺结核的,途径以呼吸道为主,往往在初染结核后6个月到1年内发病,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类型。

  早期表现为发热、头痛、及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在早期多为轻、中度增高,通常持续1~2周。晚期的时候,患者会出现头痛、以及水肿的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脑强直发作或者是去皮质状态。

  如早期未能及时治疗,发病4~8周时常出现脑实质损害症状,如萎靡、淡漠、谵妄或妄想,部分性、性癫痫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昏睡或意识模糊;肢体瘫痪如因结核性动脉炎所致,可呈卒中样发病,出现偏瘫、交叉瘫等;如由结核瘤或脑脊髓蛛网膜炎引起,表现为类似肿瘤的慢性瘫痪。

  颅底炎性渗出物的刺激、粘连、,可致脑神经损害,以动眼、外展、面和视神经最易受累,表现视力减退、复视和面神经等。

  并发症最常见的为脑积水、脑实质损害、脑出血及颅神经障碍等。前3种常为结脑的死亡原因。其临床表现为脑积水、去大脑强硬、肢体瘫痪、癫痫、失明、失语等。严重后遗症包括脑积水、肢体瘫痪、失明、智力低下、尿崩症及癫痫等。根据我们对203例治愈患儿分析,有轻度后遗证者占11.8%,有严重后遗症者占34%。在后遗症小儿中,晚期患者约占2/3,而早期者甚少。

  见于起病的1~2周,表现性格改变,易激惹及结核中毒症状,婴幼儿前驱期可很短或不明显就进入脑膜刺激期,年长儿继而出现,头痛。

  约1~2周,从烦躁,嗜睡,表情淡漠,尖叫,继而,头痛伴体温升高,出现典型的脑膜刺激征,或出现脑神经障碍,也可出现脊髓受损及神经障碍,病情发展可出现抽风,抽风后清楚。

  约1~3周,常于起病2周后,以上症状加重,弛张高热,意识模糊,抽风,或于抽风后即进入昏迷,颅内压增高及脑积水症状明显,可出现脑疝危象,常伴有脑性低钠血症,低钾血症或代谢性酸中毒等。

  病儿经过不规则治疗,或经过正规治疗效果不显著,或有部分原发耐药,使病程迁延达3个月以上,多有发热,脑膜刺激征,脑神经障碍及颅压增高和脑积水症状,脑脊液可见蛋白细胞分离。

  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抗毒素和抗休克作用。结核性脑膜炎时利用其四抗作用,有利于减少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炎性渗出,分泌物减少,降低颅内压;结缔组织增生,减少蛛网膜粘连,防止梗阻;Herxheimer反应,控制体温、减少动脉内膜炎和脑软化以及神经根炎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应用抗结核药物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环节,疗效的关键是早期、联合使用强有力的能通过血脑屏障的杀菌药物。常用方案:2HRZS(E)/7HR。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药物组成和疗程,一般要比脑外结核病杀菌更要强,疗效更要长。

  儿科专家提醒:目前国际上虽然提倡结核病的不住院治疗,但由于结核性脑膜炎是一个重症结核病,需要卧床休息,精心护理,膳食营养,尤其是昏迷和瘫痪的病人,不住院治疗是难以达到治愈目的。

延伸阅读:

    无相关信息
标签:疾病常识

上一篇:乙肝疫苗价格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