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胎化疗的原因

  葡萄胎多见于食米国家,因此认为与营养有关,研究发现妊娠细胞肿瘤(GTT)患者血清中的叶酸活力很低,而胚胎血管形成时期叶酸缺乏,就会影响胸腺嘧啶合成,从而导致胚胎死亡及胎盘绒毛中的血管缺乏;饮食中胡萝卜素的消耗低,发生葡萄胎的性增加;维生素A缺乏地区的葡萄胎发病率增加;葡萄胎组织中微量元素Zn、Se含量下降。

  认为葡萄胎的发生与卵巢功能不健全或已衰退有关,故多见于20岁以下以及40岁以上妇女。动物实验证明,怀孕早期切除卵巢,可使胎盘产生水泡样变,因而认为雌激素不足可能是葡萄胎的原因。

  种族间葡萄胎的发病率的差异被引起注意。有报道,美国黑人妇女葡萄胎的发病率仅为其他妇女的一半。在新加坡,欧亚混血人种葡萄胎的发病率比中国人、印度人、马来西亚人高2倍。

  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是控制细胞生长分化的基因,原癌基因的激活和过度表达以及抑癌基因的变异失活等与肿瘤的发生有关。

  葡萄胎分为两种: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完全性葡萄胎是指受精卵完全没有发育成胚胎;部分性葡萄胎是指受精卵因为发育不正常而无法存活。葡萄胎的发生与营养状况和社会经济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有数据显示,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以及前体胡萝卜素和动物脂肪者发生几率高。而年龄也是另一大高危因素,高龄孕妇发生几率大;而小于20岁的孕妇发生的几率也在显著升高。而前次妊娠有葡萄胎史也是高危因素。流产和不孕史也易导致葡萄胎发生。

  正常情况下,葡萄胎排空后,血清hCG稳定下降,首次下降至正常的平均时间为9周,最长不超过14周。若葡萄胎排空后hCG持续异常要考虑妊娠细胞肿瘤。当出现下列高危因素时要考虑为高危葡萄胎:hCG>100000U/L;子宫明显大于相应的孕周;卵巢黄素化囊肿直径>6厘米或双侧黄素化囊肿;年龄40岁;小葡萄;重复葡萄胎史;妊娠并发症:妊娠剧吐、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再发倾向:1次葡萄胎后,再次葡萄胎的发生风险不足1/50;2次葡萄胎后再次葡萄胎的风险为1/6;3次葡萄胎后再次葡萄胎的风险为1/2。

  预防葡萄胎的再次发生,要重视治疗后的随访。葡萄胎清宫后每周hCG测定一次,直至连续3次阴性,然后每个月一次持续至少半年。此后可每半年一次,共随访2年。随访应特别注意血尿HCG变化,同时还应行妇科检查了解子宫复旧情况,注意患者有无异常流血、咯血及其他转移灶症状。并行盆腔B超、X线片或CT检查。

  葡萄胎患者有10%~20%恶变可能,因此患者要定期随访。尤其是随访尿或血内HCG的变化,可早期发现恶变倾向,对疾病预后尤为重要。葡萄胎清宫术后必须每周查尿1次,直到尿妊娠实验阴性,以后每月1次,半年以后每3个月1次,至少随访2年。

  一个月内禁、洗盆浴。葡萄胎后鼓励正常的性生活,同时要求认真做好避孕,避孕2年,以免再次妊娠与恶变鉴别困难。

  要避免重体力劳动,可适当活动。患者出院后可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一些肢体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以不觉劳累为宜,并充足的睡眠。

延伸阅读:

    无相关信息
标签:疾病常识

上一篇:流产的最佳时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