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化学性致病因素:包括化学毒物(黄磷,砷,铅,苯,四氯化碳,氯仿等),药物(甲氨蝶呤,四环素,胺碘酮,糖皮质激素等),酒精等,嗜酒一直是欧美脂肪肝和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
1.2、高热量饮食及肥胖:高热量饮食及肥胖是近年来引起脂肪肝最常见的因素之一,蛋白质及热量缺乏是脂肪肝的另一重要原因。
1.3、生物因素:包括病毒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这些致病因素主要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
轻度脂肪肝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尤其是老年由于饮食过量或高脂饮食造成者,临床称为“隐性脂肪肝”。中度或重症患者,特别是病程较症状较明显。常见的症状有症状者多表现为、食欲不振、右季胁痛、恶心、腹胀等肝功能障碍症状。可伴腹痛,主要是右上腹痛,偶尔中上腹痛,伴压痛,严重时有反跳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似急腹症的表现。
血清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正常或轻、中度升高(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为主。
B型超声检查是诊断脂肪性肝病重要而实用的手段,其诊断脂肪性肝病的准确率高达70%~80%左右。CT平扫肝脏密度普遍降低,肝/脾CT平扫密度比值≤1可明确脂肪性肝病的诊断,根据肝/脾CT密度比值可判断脂肪性肝病的程度。
如能控制引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单纯性脂肪性肝病和脂肪性肝炎可以逆转乃至完全恢复,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最重要措施。减肥运动可改善胰岛素抵抗,是治疗肥胖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最佳措施。热卡及脂肪摄入,使体重逐步下降,但注意过快体重下降可能会加重肝损害,应在减肥过程中监测体重及肝功能。运动锻炼要足量、要。
对高脂血症者饮食及结构调整是主要措施。降脂药的使用应慎重,因降血脂药会血脂更集中在肝脏进行代谢,常会导致肝细胞的进一步损害。一般认为降脂药只用于血脂升高明显者,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肝功能情况。
全球脂肪肝的流行主要与肥胖症患病率迅速增长密切相关。肥胖者血液中的脂肪酸增加,并且大量进入肝脏,超出了肝脏的处理能力,导致脂肪在肝脏内堆积,形成脂肪肝。脂肪肝的发生与脂肪的分布有关,“大腹便便”的腹型肥胖者血液中的脂肪酸水平更高,代谢更活跃,更容易导致脂肪肝。
脂肪肝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有各种慢性病,如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的患者,尤其是有2型糖尿病者更容易伴发脂肪肝。在严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100%被发现患有脂肪肝。
随着汽车逐渐进入普通家庭,以及电视和电脑的普及,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缺乏运动、多坐少动、以车代步等生活方式均可导致机体能量消耗减少,引起脂肪的过量蓄积,引发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