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α-干扰素(α-IFN)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治疗后血清HCVRNA转阴率可达50%~80%,但停药后约半数HCVRNA又转阳,再用α-干扰素仍有效。在HCV复制指标转阴同时可见肝功能改善及肝脏病变好转。
1.2、三氮唑核苷(rilavirin,病毒唑)为一广谱抗病毒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不如干扰素。对血清和肝HCV-RNA无明显降低作用。
1.3、慢性丙型肝炎晚期可用肝移植治疗。但新移植的肝常发生HCV感染,系由肝外HCV传入所致,也可发生急性重型肝炎。
虽然丙肝临床症状相对较轻,但易向慢性化转变,血清转氨酶常呈波浪起伏性升高,持续达6个月者(占57%)比乙肝(占28%)更为多见。长潜伏期和轻型或无黄疸型者,易发展为慢性;女性较男性更易发展为慢性;老年和高剂量丙肝病毒急染者易发展为慢性;经皮者,特别是输血后丙肝较非肠道播者更易发展为慢性。其中10%-2o%发生肝硬变,有时在急性起病后几个月至三年之内,在无症状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演变为肝硬变,而且,少数患者病情发展迅速,预后不良。
丙肝症状不明显,即使感染了,等你发现了一般也从急性转慢性了。症状一开始就是乏力,食欲不振,肝区有不适等,发展到最后就是肝硬化。根据患者ALT的水平可将丙肝病毒感染者分为慢性持续型(ALT呈慢性持续性升高)、反复异常型(ALT呈反复明显的波动)和携带型(ALT正常)。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大多数丙肝病毒携带者的肝脏组织均有慢性肝炎样改变。因此,现在直接把它划归于慢性丙型肝炎之中。需要注意的是丙肝没有很的表现,如果曾经在上世纪十年代曾经输血或者用其他血液制品的人,必须去医院做筛查试验,检查下丙肝抗体。
急性丙肝的早期症状与乙型肝炎无明显区别,但症状较轻,以轻度疲劳、乏力及食欲不振为主。有些患者的急性丙肝的早期症状尚可有恶心、腹胀及肝区痛,同时可伴有低热、肝脾肿大,黄疸较少见,且无典型的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临床过程。
1、丙肝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在肝病中,丙肝的发病率是很高的,而且只有少数处于急性期发病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疸等明显症状,其余的患者均无任何的症状表现,不容易被人们发现。
2、丙肝疾病的途径很广泛,常见的主要是通过血液,性生活,母婴等方式进行,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容易感染上丙肝病毒。丙肝患者的,分泌物,等都携带的有病毒,因此在和丙肝患者进行性生活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
3、目前我国还没有研制出丙肝疫苗,因此,对于丙肝的预防常困难的。丙肝疾病的预防重点就是切断途径,避免丙肝病毒通过输入血液制品,破损的皮肤,血液接触,不洁性生活,母婴等方式进行。
4、丙肝疾病发展为肝硬化以及肝癌的概率常大的,超过了乙肝,而且一旦恶化后,治疗难度会大大的提高,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