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避免与患儿接触,幼托机构发现病人,要采取隔离措施;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要清洗消毒。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清扫后应立即洗手。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

  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医院要落实预诊制度,设立发热与疱疹病例专门诊室;重点加强医院产房、儿科病房的消毒,防止新生儿、婴幼儿院内感染而导致严重后果。

  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地区和人群的疫情监测和管理;深入医疗机构及时了解疫情,并鼓励医疗机构主动报告疫情。注意区别手足口病与病毒性脑炎,开展病毒性脑炎等相关疾病的监测与调查,确保流行病学调查的准确性。

  在托幼机构、中小学、医院等场所,开展饭前便后洗手、促进房间通风等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印刷相关宣传品,对群众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就诊,及时隔离。

  症状表现:身体发热、无汗,手、足、口部位出现疱疹,而且口舌中疱疹呈红色、伴有剧烈疼痛,患者唾液分泌过多、难以、大便干结、舌苔黄腻。治疗方法:以大黄3克,黄芩6克,黄连3克,五倍子6克,薄荷6克,与50毫升清水煎成药汁,分成两次饮用。

  症状表现:身体发热、无汗,手、足、口部位出现疱疹,口舌疱疹呈暗色,疼痛感不强,伴有腹胀、纳差、舌苔白腻或有轻微黄腻。治疗方法:用生甘草10克,半夏6克,黄芩6克,黄连2克,干姜3克,柴胡10克,藿香6克,加入50毫克清水,煎成药汁,分成两次饮用。

  症状表现:身体高热、无汗液分泌、出现皮疹、舌红、肢体痿软或瘫痪、容易受寒、情绪烦躁、嗜睡、舌苔白腻或有黄腻。治疗方法:利用大黄3克,生石膏20克,寒水石10克,滑石10克(包煎),赤石脂10克,白石脂10克,紫石英10克,生牡蛎10克,生龙骨10克,干姜3克,桂枝6克,甘草3克,加入50毫升清水,煎成药汁,分两次饮用。

延伸阅读:

    无相关信息
标签:疾病常识

上一篇:脑瘫怎么治疗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