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每一个认识的人;跑一次马拉松;回一次母校;陪着孤独的父亲安享晚年;带儿子去钓鱼、野营、夜读,开家长会……”
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我国胃癌的发病率排第二位。2015年我国癌症数据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胃癌68万人,死亡50万人,我国目前胃癌发病率约占全球42%,死亡率约占45%,也就是说,全球每100个死于胃癌的患者中就有45个是中国人。“就我们医院而言,我们统计了近十年来的胃癌住院病人情况,其中40岁以下胃癌就有500多例,换句话说,平均每个星期就有一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被确诊为胃癌。”
“具体什么时候进展为癌症,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有的人只要几个月,有的人则要几年形成。不过,有慢性胃病的人胃癌发生率要高于正常人。”据统计,萎缩性胃炎患者一年内胃癌的发生率为0.05%~1.5%,有肠化的人比没有肠化的人患胃癌的风险也高出3.5倍,一年内胃癌发生率为0.03%~1.7%。
陆新良主任医师表示,胃癌诊治关键是早期发现。极为可惜的是,我国90%的胃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到进展期,进展期和早期的预后差别很大。进展期患者即使接受了外科手术,五年生存率仍只有30%左右,而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
目前我国能够早期发现的患者只有10%左右,而在同样胃癌高发的日本、韩国,早期发现率分别可以达到70%和50%。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陆新良说,日本、韩国主要得益于国家层面的健康筛查计划、普通民众的健康意识和广大医生的早癌理念。
在所有的筛查手段中,最精准的是胃镜检查。有些人对做胃镜检查心生恐惧,陆新良说,无痛胃镜肯定是首选,让患者在全麻状态下,睡一觉的工夫胃镜就做完了,不会有不适感觉。另一种是胶囊内镜筛查,最早是应用在检查小肠上的,现在也用来检查胃,患者吞服胶囊后,即可轻松完成无痛无创、舒适安全的胃部检查。但是,胶囊内镜不能做活检。
一般来说,早期胃癌是没有特异性症状的,一般症状为腹胀、打嗝、食欲不振等,这些寻常的表现常被当作消化不良来看待,尤其是很多年轻人不引起重视。陆新良提醒,不要忽视身体的蛛丝马迹。如果原先没有出现的不适症状,现在发生了细微改变,就不能掉以轻心。比如,出现吃东西后肚子胀、打嗝等消化功能减退症状;乏力、容易疲劳、有口气、口苦、消瘦等亚健康状态,就要警惕,及时上医院检查。如果出现上腹部隐痛、黑便等症状时,这时已经是身体发出的警报了,更要及早就医。
陆新良主任医师介绍,根据最新中国胃癌筛查指南,以下这几类高危人群要定期做好检查:长期生活在胃癌的高发地区人群,如长三角地区是胃癌的高发地区;曾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有过胃溃疡、胃息肉、胃切除术后、肥厚性胃炎等胃病疾病的人;有胃癌家族史,特别是一级亲属是胃癌患者的,以上人群年龄大于40岁就都属于胃癌的筛查范畴。
如果从年龄角度来说,40岁以上是胃癌的高危人群,但是现在不少年轻人也中招。喜好高盐饮食、长期食用腌制、熏制食品、吸烟、喝酒、工作压力大等不良生活方式增加了胃癌的发病几率,所以,要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一旦出现前文中提到的不适症状,也须及时就医,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康复。
浙医二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中国内镜医师协会内镜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消化内镜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肿瘤防治联盟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曾在欧洲日本等多家国际著名医院访问和进修。
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特别是消化道肿瘤和癌前病变(包括早期胃癌、早期食管癌、早期结直肠癌、各类消化道粘膜下肿瘤、间质瘤和类癌等)的早期识别、ESD、ESE、EFR、TES、STER和ERCP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