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名是「癌友,不怕」的谐音,讲述的是一位年轻的肺癌患者、戏剧导演安宏,通过「戏剧疗愈」项目重回生活,并且帮助身边的病友重获生活勇气的故事。
2012 年春节,戴蓉被确诊为晚期肺癌,且淋巴转移、骨转移,从胸椎到腰椎都已转移,无法开刀手术。
「五年前的我,被卡在门槛上,进不去,出不来,谁能拉我一把呢?」戴蓉在自己制作的纪录片《五岁重生记》中写道。
从 2015 年开始,戴蓉的生活和工作轴心是围绕着心理学学习展开的,碰到意外无法平衡时,她说自己仍像以前一样,但「老练」、「灵活」了很多。
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会长袁正平回忆说,作为康复学校第 84 期的学员,戴蓉刚去的时候情绪非常低落,因病离开戏剧事业的她不和任何人触。
「新的开始才意味着过去,这要建立在对之前遭受的事情足够理解的基础上」,癌症带给戴蓉的不仅仅是治疗本身引发的生理上的难受,更多的是心理冲击。
从拍摄微电影、导演俱乐部纪念周年作品到最终的话剧演出,与外界一直保持的连接让戴蓉没有陷在低落绝望的境地之中,也使她获得了新的动力与目标。
2012 到 2017 年,戴蓉积极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当问她有什么心愿时,戴蓉微微一笑,「希望自己能活得长一些吧!这样的话可以让生活继续下去,看看将来会发生什么!」
戏剧治疗是 20 世纪 50 年代在欧美国家兴起的一种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新模式,它以戏剧表演为媒介,通过审视自身问题来促进自我的重新整合和个性的再一次发展,最终达到心理治愈的目的。
对戴蓉来说,戏剧治疗让她主动打开了自己的世界,她非常激动,「我觉得自己正在非常愉快地生活着,好像这就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我的个人需求与爱好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2015 年初,在袁会长的支持和鼓励下,戴蓉将「戏剧治疗」的主题申报了上海市妇联的项目,并在癌症康复俱乐部创办了戏剧疗愈工作坊。
就像其中一位患者说的,「在这里,我可以不用装作没事人一样」,它教会大家的不是回避,而是面对与处理。
「我相信大部分的癌症患者和这部戏(《哎呦,不怕》)的契合度是很高的,戏剧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原型。」戴蓉说。
《哎呦,不怕》话剧的大多数演员都是非专业的癌症患者,病友们在一起排练,不只是为了一场演出,大家更加关注的是练习当中的自我探索与个人发现。
戴蓉甚至觉得,肿瘤为何一直未被克服是因为其中有很多未测量的东西,心理与人体的免疫和康复紧密相关,她期待自己在若干年后能呈现一些数据与报告。
据《柳叶刀》杂志发表的 CONCORD(全球癌症生存分析工作组)完成的《2000—2014 年全球癌症生存趋势监测报告》,我国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为 19.7%。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李峻岭教授也表示,随着新药研发的进步,现在肺癌治疗已经有了一代、二代和三代靶向药,生存期也在显著提高。今后通过努力,整个患者人群的生存期都有可能达到五年以上。
「如果一个人得了病,他的生存能够到五年以上,他内心的恐惧可能就会大幅度地减轻了。」李峻岭说。
在与癌斗争的漫长过程中,患者的心理潜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康复和情绪管理。
永远不要低估人的求生意志,这是李峻岭从医 35 年得到的最大体悟:「我们过去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心里想有些患者可能这次走了就再也回不来了,但是再过一两年他给你打电话,还挺好的,这样的例子也不少。」
2017 年 11 月 17 日,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和厦门四地的两百多位「癌友」们共同定下一个「五年之约」:希望下一个五年,依然相聚,相约 2022 年的北京冬奥会。
患癌让我逐渐实现自我成长,理解人性,这一点很不容易,需要大家共同来完成。从生命的角度讲,人如果不理解自己、理解生命,又如何善待人群和社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