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有“小酒怡情,大酒伤身”的说法。 从古至今,中国人对酒多伤身的认知一直存在,可小酒真的怡情吗?
8月23日,世界医学界权威学术刊物《柳叶刀》发布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组的最新分析数据,聚焦195个国家和地区的饮酒所致疾病负担。
通过研究分析1990-2016年间来自195个国家和地区(年龄在15-95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的694个关于个人和人群饮酒量数据源,以及592个关于酒精摄入风险的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最终得到了全球范围内酒精摄入与死亡、残疾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柳叶刀》研究显示,仅2016年,全球就有约280万人因饮酒死亡,酒精可以排在全球顶尖“杀手”的第七位。这意味着,饮酒是人类第七大致死和致残因素。
根据201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酒精在15-49岁人群的死亡中,占据男性死亡原因的12.2%,女性死亡原因的3.8%。
15-49岁由酒精引起死亡的人群中,肺结核、交通事故损伤和由饮酒导致的自伤行为(自残、自杀)排前三位;在50岁以上酒精致死的人群中,癌症为主要死亡原因。
虽然数据也证实,适量饮酒可以降低心血管类疾病以及女性糖尿病的风险,但这点优势,放到所有因素加起来的危险面前,就微不足道了。
同时,虽然短期少量饮酒并无大碍,但随着时间和酒精摄入量的增加、积累,酒精对健康的危害会逐渐显现。
研究团队在论文中表示:“喝酒对健康有益,这个多年来被深信的观点,是时候被改写了。本次研究的结果证明,没有所谓的适量饮酒有益健康一说,不喝酒,才对健康最好!”
酒精,在去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被列为一级致癌物;同年11月,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特别发布了一项声明,希望大家重视酒精和癌症发病的危险。
数据显示,41%的口腔癌、23%的喉癌、22%的肝癌、21%的食管癌、16%的乳腺癌(女)、13%的结直肠癌,均与饮酒有关。
今年初,JuanI.Garaycoechea等人发表在国际顶尖科学杂志《自然》上的一篇论文,证实了喝酒有致癌的风险——该研究结果表明:
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会造成大量造血干细胞突变,携带ALDH2(乙醛脱氢酶)基因缺陷的小老鼠摄入酒后,DNA突变的数量是对照组的4倍。
有专家称,无论黄酒白酒红酒,都含有乙醇,乙醇进入人体后,会在乙醇脱氢酶 (ADH) 的作用下生成乙醛,再由乙醛脱氢酶 (ALDH) 催化生成乙酸。在这个代谢过程中,乙醛会造成细胞中的DNA损伤或双链断裂,从而致癌。
乙醛还能使消化道血管扩张,溶解消化道黏膜表面的黏液蛋白,使致癌物易被人体吸收;能降低肝脏解毒功能,使致癌物发生作用;会抑制人体免疫功能,加强致癌物的活化。
有研究显示,中国男性和女性在饮酒的比例上有极大的差距。2016年,中国女性的饮酒率是16%,男性则为48%。而男性中,45-59岁年龄段是饮酒重灾区,饮酒率达到62%。
从《柳叶刀》研究数据图表来看,全球范围内,中国女性的饮酒比例也是比较低的,处于最低的黄色区域,中国男性的饮酒比例就不那么乐观了,占了40%-59.9%,处于中档区域。
研究者还分析了2016年中国因为饮酒发生的健康负担,按照疾病和损伤进行了分类,结果显示,中国女性受酒精影响发生最多的问题是肝癌,尤其高发于50-65岁年龄段。中国男性因酒精造成的健康问题最多的出血性脑卒中。
在相对健康的15-49岁人群中,酒精雄踞“杀手”榜第一名。15-49岁由酒精引起死亡的人群中,肺结核、交通事故损伤和由饮酒导致的自伤行为(自残、自杀)排前三位。
数据显示,41%的口腔癌、23%的喉癌、22%的肝癌、21%的食管癌、16%的乳腺癌(女)、13%的结直肠癌,均与饮酒有关。
研究表明,中国女性的饮酒率是16%,男性则为48%。而男性中,45-59岁年龄段,饮酒率达62%。
《柳叶刀》从研究数据图表来看,全球范围内,中国女性的饮酒比例也是比较低的,处于最低的黄色区域,中国男性饮酒的占40%-59.9%,处于中档区域。
网友“大鹏”:所有致癌物都没有所谓安全剂量,只要暴露就会有风险。所以依据致癌机理也是不喝才是王道。
网友“头下脚上”:如果真能做到每天只喝一听啤酒或者一杯葡萄酒,相关风险应该还是能够承受的,毕竟呼朋唤友的乐趣说不定能对冲这点风险。爱好导致的精神愉悦,或者厌恶导致的精神负担确实应该考虑在内。
快报记者采访了浙江省内几家医院的消化科、心内科、肝病科、物质依赖科、结核病诊疗中心权威专家,请他们结合临床经验专业解答。
对于这个调查结果,浙江省结核病诊断治疗中心、杭州市红会医院结核病诊疗中心蔡青山主任认为,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
第一:这个研究只是罗列了一种现象和疾病谱,从结核病发病学上来说,饮酒和肺结核并没有直接关系;
第三,如果因为长期过量饮酒,破坏身体免疫系统功能,当人的抵抗力下降时,可能有部分人会感染结核病菌,导致结核病的发生。
“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结核发病率排世界前三位。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的结核潜伏感染人群占了40%,这部分结核潜伏感染人群,有10%左右可能会由潜伏感染到发病,当身体免疫力低下时,就会发病。”蔡主任说。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女性朋友,少喝酒,爱惜自己的肝脏。”杭州市肝病学(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后备带头人、杭州市西溪医院(市六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副主任荀运浩主任医师说。
荀医师曾接诊过一个女病人,平时做点小生意,酒精成瘾,一天起码半斤白酒,肝脏已经形成了肝硬化。到荀医师这里就诊时,黄疸指数有两三百,超过正常值十几倍。医生让她住院戒酒,她完全不配合治疗,偷偷逃回家买酒喝,结果肝硬化越来越严重。
酒海无边,回头是岸。饮酒人群要知道,戒酒会使前面提到的伤害大大减少或者逆转,即便是在肝硬化阶段。
最近,荀医师还接诊了一个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肺癌病人,60多岁,来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却意外在肺部发现了肿瘤。
“尽管这个病人当时明确了酒精性肝硬化,并且肺癌也正在进展中,没有手术的机会,但他配合治疗,彻底戒酒,肝功能反而好了很多,腹水也没有反复,经过评估,全身营养状态也有好转,生存质量提高了。这说明戒酒给他带来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
“但是我们还是要辨证地看问题,一方面,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减少饮酒带来的总的伤害,《柳叶刀》抛出的对酒精零容忍的观点有它积极的一面,但是另一方面,饮酒也承担了一部分社会功能,比如一些地方的文化习俗中饮酒能沟通感情,酒后文思如泉涌等等,我觉得还是不能一棍子打死。如果说小酌怡情,很多人应该还是会认同的。”荀医师说。
其次,酒精跟很多疾病的产生都有关系,比如脑卒中、心肌梗死、酒醉后的外伤致死;对于消化系统来说,酒精能引起酒精性肝硬化、导致重症胰腺炎,跟胃癌、大肠癌、食管癌、肝癌等癌症的发病息息相关。
同时,人的慢性疾病的产生也和酒精脱不了干系。长期饮酒会造成动脉硬化,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会把胰腺功能破坏掉,引发糖尿病。
“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给小白鼠长期喝大量高浓度酒,结果发现小白鼠得了慢性萎缩性胃炎,同时食道也出现了损伤,胰腺出现了纤维化,出现了脂肪的浸润,这是慢性胰腺炎的表现。酒精会造成消化道急性炎症,很多人出现黏膜充血或糜烂,甚至溃疡形成,溃疡经久不愈,食管癌、胃癌等就找上门了。饮酒过度还会促使大肠息肉不断生长,在息肉基础上出现腺瘤变,再就可能演变成大肠癌。”潘主任说。
1.就像一些网友说的,饮酒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愉悦感,舒缓紧张的情绪、缓解压力。但是酒精也确实会给人类带来伤害,所以要辨证地看待问题,不提倡过度饮酒和酗酒。
2. 曾经有文献研究称,适量饮酒对心脑血管疾病等有好处,这个就要统筹思维,整体衡量。当这点好处被酒精对身体带来的损害冲淡时,也就不值一谈了。
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王利宏主任医师认为,单纯的酒精摄入对身体确实没什么好处,但是很多原始酿制的酒里面并不只有酒精这个单一的成分,也有一些相对有益的成分。
近些年也有一些研究和文献资料表明,酒特别是葡萄酒对人类心血管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为抗凝血作用,减少冠心病危险因素。
如果饮酒过量,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过量饮酒增加了高血压的发病率;慢性酒精中毒是引起扩张性心肌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酒精引起心肌的另一损害是心律失常。在一些有狂欢和暴饮习惯的国家和地区,比如俄罗斯,周末和节假日猝死的比例明显升高。
“我们国家酿酒和饮酒的历史源远流长,对于饮酒的研究,以及酒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我们一直在关注,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研究文献来提供作证,做出明确的判断。”王主任说。
专家说:饮酒这个行为,我个人是不提倡的。但是《柳叶刀》的这篇文章,对于饮酒人群来说,有比较积极的科普和教育意义。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物质依赖科刘军云副主任医师,门诊时经常会碰到一些来咨询饮酒问题,或者来戒酒的患者。刘医师见到过很多因为饮酒产生酒精依赖,造成惨痛后果的病例。
两个多月前,刘医师的门诊里来了一个骨瘦如柴、毫无精气神的男病人,44岁,丽水人,是被家人强行带过来戒酒的,暂且叫他A先生吧。
A先生在丽水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平时应酬比较多,20岁出头开始喝酒,经常一个场子赶一个场子,时间久了,从开始只是单纯的应酬性喝酒,到后来发展成有了酒瘾,产生了酒精性依赖。
严重到什么程度?晚上睡觉,但凡起来上厕所,他就一定要去喝一点酒,早上起来第一件事,也是先喝酒,一天起码一斤白酒打底。
因为喝酒,老婆跟他闹离婚,家散了;喝醉后总跟人家打架,工作也丢了;还得了抑郁症、酒精营养障碍,酒精性脂肪肝,1米72的个子,只有88斤,身体也垮了。
“我很后悔,但我所有的一切都失去了,只有喝酒才能给我带来点乐趣。”见到刘医师时,A先生说了这样一句话。
“这个病人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刚来的时候,看起来实在太惨了。饮酒对他造成的影响和破坏性特别大,无论是对他的身体、精神还是家庭。”刘医师说。
虽然A先生身体看起来很虚弱,但是刘医师认为,只要经过戒酒,通过营养支持,身体状态还是能慢慢恢复的。
住了两个多月,已经出院了。前几天还给我打电话,说已经戒酒了,有时候酒瘾上来了,家人也会及时管住他,总体情况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刘医师还接诊过一个32岁的男病人,暂且叫他B先生。B先生搞工程承包,有15年的饮酒史,17岁开始喝酒。
用家人的话说,那几天他就人间消失了,电话关机,哪里都找不到。其实他就是找了个地方躲起来喝酒,每天喝得醉醺醺,喝醉睡觉,睡醒继续喝,控制不住。
B先生自己也蛮痛苦,他找到刘医师求助。刘医师判断他是阵发性饮酒导致的酒精依赖,可能跟工作压力及周围关系环境等因素有关,把饮酒当成减压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