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宣医的故事创业维艰 奋斗以成 ——记中国神经外科之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任院长赵以成
1958年的9月1日,在北京南城长椿寺旁,新建成的北京宣武医院正式开院。肩负着护卫人民健康的使命,从中国首个神经科学研究机构——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在这里成立,到如今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这里起航,宣医历经六十载风雨,迎来一甲子杏林芬芳。在2018年9月1日,宣武医院建院六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精心编辑了《宣医的故事》呈现给大家,希望激励宣医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诚勤严精”的宣医精神更好地传承弘扬!
赵以成被誉为中国神经外科之父,他的一生为中国神经外科的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赵以成在中国最先建立了单独的神经外科,在宣武医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神经外科研究机构——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骨干,为如今神经外科网点遍布全国的版图奠定了良好基础。
赵以成1908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父亲是当地矿工,母亲是勤勉而节俭的传统女性,家人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非常喜欢读书,即便家境并不富裕,也仍然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赵以成在家附近的华英小学毕业后考入了厦门寻源书院,1926年考入福建省唯一的医科学校,福建协和大学医科班学习。
1927年,赵以成转入北京的燕京大学医学预科班。1929年,他以优异成绩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并对外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1934年6月,他从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留校工作。两年后,他因神经外科手术技巧纯熟而被评为神经外科研究员,接受了神经病学、神经病理学、神经精神病学、骨科学、泌尿外科学和耳鼻喉科学等全面的培训后,成为神经外科专业的助理住院医师。
1938年,在洛克斐勒奖学金的奖励下,赵以成于12月,到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深造,在神经外科专家潘菲尔德(Wilder Penfield)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神经外科研究。
1939年,赵以成与来自美国波士顿的汉弗莱斯及潘菲尔德研究成一种特制胎膜,用于防止开颅术后或脑外伤后脑组织与脑膜的粘连,研究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1940年的《英国医学杂志》上,这项技术之后被赵以成带回国内应用推广。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向赵以成颁发了研究员证书。
1940年1月,赵以成离开加拿大启程回国,途中他赴美国8所神经外科中心参观考察,广泛了解国际神经外科的发展趋势。回到中国后,他继续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抗战期间,赵以成仍艰难地继续着救死扶伤的工作,先在北平独立开业,又于1943年迁居天津,开办私人诊所,继续医学事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赵以成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了抗美援朝的医疗救护工作。1952年,应国家卫生部委托,赵以成调入天津市立总医院,成立包含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的脑系科,并举办神经外科高级培训班。
1953年天津医学院总医院脑系科建科基本成员合影。自右至左,前排:陈世骏、苏瑛、赵以成、王忠诚、邓琳、罗珠泉 后排:方都、李光、薛庆澄
1953年中央卫生部委托天津市立总医院主办全国第一期神经外科进修班,上图为第一期进修班中短期班结业典礼与老师赵以成、李光合影
1955年苏联神经外科专家阿鲁秋诺夫来华时在赵以成家中与天津医学院总医院全体脑系科建科人员合影
1955年1月,原苏联基辅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著名脑系外科专家阿鲁秋诺夫来华访问和考察后,高度评价赵以成的学术成就,认为中国的神经外科已具相当水平,无需他来援助,他在回国时建议在首都北京设立脑系科研机构。原苏联专家的建议也一直是赵以成的多年夙愿。当时主管卫生部科研工作的原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将上述情况连同专家的建议报告国务院,周恩来总理非常重视并亲自批准了这个报告。卫生部聘请赵以成到北京筹建脑神经外科研究所。在周恩来总理的授意下,赵以成的夫人、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汪培娲决心放弃自己的专业,全力协助赵以成创建新中国的神经外科学事业。
1955年,赵以成往返于北京和天津之间,进行筹备工作。赵以成在同仁医院主持组建神经外科,同时从上医、北医、协和等医院招收外科医生进行专业培训,储备人才。
1958年9月1日,北京宣武医院开院。同年,9月28日,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的24名医务人员迁入新建成的宣武医院,并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1959年4月,赵以成担任宣武医院经外科主任,1960年1月,北京市人民政府任命赵以成为宣武医院院长。1960年3月9日,我国神经外科学的第一个研究机构——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在宣武医院成立,赵以成任第一任所长。
赵以成重视并借鉴国外经验,紧密结合宣武医院实际,规划出一幅神经外科研究所的发展蓝图,带领神经外科团队付诸实践。在基础研究方面,先后建立起神经解剖、神经电生理、神经生化、神经病理、神经组织培养和神经放射等研究实验室;在临床研究方面,将神经外科分为颅脑外伤、脑肿瘤、小儿神经外科、脊髓及周围神经等专业组,从此,神经外科进入基础与临床研究紧密结合的快速发展时期。这种结构设置,形成临床与科研相互促进、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新格局,推动着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迅速发展。
期间,赵以成往返于京津两地间。只要在宣武医院,他一定坚持查房,关心患者的情况,指导医生的临床工作。赵以成对待业务要求很高,查房、上课和病历书写都是用英语,并且在繁忙的临床和教学工作中,他时刻关注着国际学术动态,在期刊上看到对业务有帮助的新技术,都会督促下级医生和医务人员主动与国外联系,学习相关技术。在学术上的要求严格,帮助许多新进入到神经外科领域的医务人员快速成长。在赵以成的带领和培养下,王忠诚、赵雅度、陈炳恒、柴万兴、白广明、丁育基、雍成光、杨炯达、罗世琪、徐庆中、盛树力等青年骨干,迅速成为宣武医院乃至国内神经外科学界的栋梁和领军人物。
在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和研究所创建初期,赵以成就极重视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学术理念。1959年,赵以成邀请苏联医学代表团来院访问。
1962年,毛泽东主席委托赵以成邀请赵以成的导师、白求恩大夫的老朋友、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潘菲尔德教授和夫人访华并参加国庆观礼。国庆节后,赵以成邀请潘菲尔德教授来院访问和指导工作。在学术交流中,潘菲尔德教授屡次称赞赵以成的技术和学术成就,感慨地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赵以诚因此成为开启宣武医院对外交流大门的第一人。
在赵以成的带领下,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治疗效果达到了国外同期较先进水平,神经外科初步形成宣武医院的医疗特色,并确立了在国内神经外科学界的学术领军地位。1965年,在一次对敌海战中,海军战士麦贤得脑部受重伤,生命垂危。中央派遣赵以成飞赴广州军区总医院为战斗英雄麦贤得亲自手术治疗,并指挥军内得意门生为麦贤得取出颅内深部残留弹片,麦贤得的病情转危为安。
同时,赵以成非常重视神经外科方面的人才培养。宣武医院自1959年5月起,受卫生部委托,每年举办一期全国神经外科医师进修班和神经放射医师进修班,先后为全国培养了600余名神经外科和神经放射专业骨干。
赵以成在组织完成大量繁重的医疗、科研和培养人才的同时,非常珍视国际外科协会、国际神经外科协会、中华医学会等组织的工作,并当选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同时是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外科学会执委会委员,《中华神经病学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学杂志》和《中华精神病学杂志》的编委,编写了《神经内外科手册》和《急性颅脑损伤诊断及治疗》等大量的普通外科、脑肿瘤外科、实用神经病学教材,成为整个神经外科教学的基础。1960年,在赵以成的倡导和组织下,举办卫生部颅脑损伤学习班和在宣武医院召开了全国颅脑外伤会议,全国百余人参会,开展论文报告和手术演示,取得了良好效果。
赵以成常常告诉学生,神经外科医师的特别之处在于,手术目的不仅是切除病变的区域,术者必须在同时考虑手术的结果是否会造成未来的功能破坏和生活障碍。作为中国神经外科的学术带头人,赵以成需要不时参加疑难病会诊,他对临床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对患者富有同情心,无论贫富均以诚相待。哪里有一线光明,哪里就有希望存在,因为永远看到希望,就永远不放弃追求,想尽办法让患者转危为安。他的精湛手术技艺令人赞叹,而不论到哪里,他的友好、真诚和责任感更让人信服。
1970年,赵以成被查出罹患直肠癌,周恩来总理对他的病情十分关心,特地为他安排手术治疗,然而手术中即发现肿瘤已经转移。但在手术后,赵以成把病体置之度外,坚持讲学、会诊,孜孜不倦。1974年9月,赵以成因病逝世,享年67岁。
如今,神经外科之花已经开遍全国,达成了赵以成的夙愿。赵以成从事神经外科事业近四十年,被中国神经外科协会誉为“中国神经外科之父”。他的一生为祖国卫生事业,为中国神经外科的建设,付出了艰苦努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渊博的理论知识,深厚的临床经验,严谨的治学作风,大爱的医者情怀,特别是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必将在一代代神经外科医生身上发扬下去,必将融入宣医精神,被一代又一代的宣医人传承下去。
中国神经外科发展的简单经过[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年3月第29卷第3期:217-219.
赵克明 赵雅度:20世纪50/60年代津京两地神经外科创业概况[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4月第8卷第2期: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