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有一些让你脑洞大开的冷知识,比如,辣是痛觉不是味觉、胃可以扩大为自身体积的6倍、人一紧张就想上厕所……
在路痴眼里,一条路正着走和反着走是不同的,白天走和晚上走是不同的,夏天走和冬天走是不同的……
为什么有人就像在大脑中装了活体GPS一样,无论走到哪里都认得路,而有人却是完全不认识路的「路痴」。
●1971年,英国神经心理学家John O`keefe在实验中发现,老鼠的海马体中存在一种特殊的神经细胞:把老鼠放在某一位置,这些细胞就能被激活。
他把这种神经细胞命名为“位置细胞”,其通过各种感官接收外界信息,并协同周围其他神经细胞,在大脑中绘制“地图”。
John O`keefe得出的结论是:关于环境的记忆以“位置细胞”特定组合的形式存储在海马体中。
●2005年,挪威神经心理学家夫妇May-Britt Moser和May-Britt Moser在海马体外发现了大脑自带GPS的另一个部分:位于内嗅觉皮层的“网格细胞”。
这些细胞同海马体中的位置细胞及头部方向细胞(当头部朝向特定方向时就被激活的细胞)共同协作,建立起空间坐标系,从而实现了定位功能。
这套包括“位置细胞”和“网格细胞”的定位系统,能帮助确定身体的空间位置,并使我们能够利用这些信息,在复杂的环境中准确地规划路线,进行“导航”。
当动物或人类进入某个新环境后,这套系统便会不断地重复学习和记忆的过程,持续更新和巩固对于新环境空间信息的了解与掌控。
英国神经心理学家John O`keefe表示,有研究表明女性与男性的空间定位方式有所差异,但并不能说明女性的定位能力低于男性。
还有研究认为,男女认路能力的差异可能是进化使然:远古时期,男性狩猎,走得远、爬得高,空间感更强;女性采集食物,更擅长通过地标记住路线。
当然不是。值得庆幸的是,认路功能可通过训练获得。英国一项研究发现,穿梭于伦敦迷宫般街道中的出租车司机有更发达的海马体。
如果太过依赖外界工具,自身导航能力也会悄悄退化。要克服认路障碍,就要学会偶尔抛弃外界的导航帮助,培养身体“自带”的导航力。
经常锻炼开发大脑细胞,尤其是多激活这“位置细胞”和“网格细胞”两种细胞,在脑中建立清晰的坐标系,总有一天,没有GPS也不用担心走失在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