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感觉统合”是个似乎常常听到但又感觉陌生的词语。没有关系,抛开那些拗口的名词解释,让我慢慢来告诉你。
人怎样认识这个世界?当然是通过我们大脑接收外界信息,通过眼睛,我们看到了五颜六色;通过耳朵,我们听到了不同声音;通过皮肤,我们感受到冷暖疼痛;通过鼻子,我们闻到不同气味;通过舌头,我们品尝到了酸甜苦辣;通过前庭,我们掌握了平衡;眼睛、耳朵、皮肤、鼻子、舌头、前庭,这些都是人们接受外界信息的感觉通路,接收到的信息最终通过这些器官内的神经组织传导给了我们的大脑。大脑再进行加工处理、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接着发出对应的指令指挥我们的身体,比如尝到酸的口水开始分泌;走在平衡木上会不自主地张开双臂;双手遇到冰块,会不由自主的收缩回去。通过视、听、触、味、嗅、前庭、本体,这七大讯息传送到大脑皮层再由大脑统一组织下达指令完成的这一过程叫做感觉统合。
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我们漫长的探索,去学习,从怎么去抬头,怎么坐,怎么爬行,怎么与人沟通、交流、思考到以后去独立生存。正是通过大量的感觉刺激才使感觉统合变为强大。
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他的思维往往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他也无法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对错性,从而影响他的学习、认知、言语、社交等。准确地说,感觉统合失调不是一种病症,它不同于自闭症、多动症、脑瘫等,可能需要长期甚至一辈子的时间进行治疗。感觉统合失调如果在12岁之前进行适当的训练和干预,尤其是3~6岁最关键的时期,那么是完全有可能恢复的。可如果等到12岁之后再发现治疗的话,那么感觉统合就会定型,几乎无法改变了。所以,针对感觉统合失调的干预,越早越好。
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除了很小一部分先天性原因,绝大多数是由于后天环境和教育造成的,孩子本身没有器质性病变,因为感觉统合本身并不涉及到病理性问题。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两个大家庭共同孕育着一个孩子,所以在家长看护孩子的时候格外的小心,生怕孩子出现什么问题,所以一切事情都由家长包办了,很少有机会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剥夺了孩子的权利。孩子想玩沙子,家长怕沙子脏,或者种种原因拒绝让孩子碰触,从而限制了孩子触觉这一方面的发展。有的家长过度保护,生拍孩子摔倒碰到,禁止追逐打闹,嬉戏攀爬,从而限制了孩子平衡觉本体觉得发展。有的家长担心与其他小朋友玩耍学一些不好的坏习惯,限制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们一起互动,给孩子报一些文化班,把时间排得满满的,从而限制了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等,以上几点导致孩子感觉统合失调。
孩子存在感觉统合失调并不可怕,问题是许多父母没有意识到这是由于感觉统合失调引起的,而一味认为孩子故意不听话、粗心或懒惰。
比如易激动、经常哭闹;粘人、过分害羞内向;易过敏、不喜欢穿新衣服、新鞋子、不适应新环境;运动发育慢、协调性差、容易摔跤或磕碰;开口晚、口齿不清、发音不准;厌食、偏食;不喜欢洗澡洗脸或别人触摸;不听话、不理睬人、活泼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
如果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忽视了孩子的感觉统合的发展,致使错过了最佳干预期,后果会变得非常严重。不仅影响孩子的语言和运动发育,甚至会造成学习困难、注意力障碍、社交困难、心理素质差、抗挫折能力低等。与其他正常孩子相比,也许年幼时候还没有表现出什么差异,等到渐渐长大了就会有明显的不同。比如一个触觉失调的宝宝,刚开始可能只是躲避、不太愿意别人触碰,如果不加干预,会转化为不愿意做出任何改变、不愿意接触任何新的事物,到了陌生的地方或者遇到陌生人就大哭大闹情绪失控,没办法学习新事物,也没办法与人交往。
可以说人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感觉统合,父母平时要让孩子尽可能多的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刺激,多做一些户外活动,多接触不同的人群,多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包括日常生活、饮食起居等,多给予孩子机会自我思考。充分的心脑活动和身心锻炼有助于孩子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和完善,对孩子的认知、精细动作、语言、社交等方面均有帮助,会使孩子获得全方位的进步和提高。
专业:特殊教育。擅长儿童言语听觉康复以及自闭症、多动症、注意力缺陷症以及学习障碍等心理行为发育异常的康复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