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磨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据报道在不同人群中其发病率为9%~30%。磨牙症指人在非生理状态下咀嚼肌产生不自主的收缩,使上下牙产生磨动或紧咬,并使下颌正常生理休息位中断的现象,属副功能运动,特征性表现为下颌肌肉的间隙性等张性收缩,并伴有规律性的咀嚼似动作,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人群,以儿童和年轻人多见。
老话说,“夜里磨牙, 肚里虫爬。”所以很多人都害怕夜磨牙是肚里的虫子在搞鬼。其实,夜磨牙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寄生虫的蠕动刺激了神经,引起神经的反射作用,而导致症状发生,不过当前因为卫生及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所以寄生虫导致这种症状的机率很低,如大便检查确认有肠道寄生虫,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驱虫。
内向性格,情绪压抑,疲劳,工作学习负担重,精神紧张都可能会引起夜磨牙,这是引起夜磨牙及紧咬牙的重要因素。
人在正常咀嚼时,咬合力量只有30公斤,而严重磨牙时牙齿咬合的力量非常大,成倍增加,可以超过100公斤,由于夜磨牙致使牙齿强烈的叩击在一起,又没有食物缓冲,造成牙齿表层牙釉质的过度磨耗,使牙本质暴露出来。
长期夜磨牙不仅会造成牙齿咬合面的磨损,也会增加牙齿表面裂隙及牙颈部的楔状缺损的产生,出现接触冷、热、酸、甜时痛疼不适的牙本质敏感症状,重者甚至导致牙齿神经坏死。
牙齿的排列不齐,缺牙,偏侧咀嚼,特别是后牙区的咬合干扰使咀嚼肌紧张,加重了磨牙症。可以通过正畸矫治排齐牙齿,消除咬合干扰,建立生理性咬合诱导,从而有效降低磨牙症的严重程度。
是一种对症治疗,在上颌或下颌牙列制作硬质或软质咬合垫,睡前戴用,起到防止牙齿磨耗的作用,另外由于咬合垫有一定的厚度,会使上下牙列咬合打开,有助于放松咀嚼肌,但此方法不能完全消除磨牙现象,需长期戴用。
让磨牙患者意识到磨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只要采取适宜的措施防止牙齿过度磨耗,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睡前尽量放松自己,可以适当的做些体操、泡泡热水澡、听听轻音乐等。
通常情况下在不咀嚼、吞咽及说话时下颌一般处于息止颌位,此时上下牙列轻轻张开,无咬合接触,有助于肌肉的放松。纠正白天无意识的紧咬牙习惯,适度按摩及热敷咀嚼肌区域,起到放松肌肉的作用。
此治疗需由专业医师进行,向咬肌和颞肌注射肉毒杆菌毒素(Botox),可消除异常的肌张力,多数患者在治疗后当日至四周内减轻或完全消除磨牙现象,疗效可保持3~6个月,须定期观察是否需重新注射药物。
所以肠道寄生虫只是夜磨牙的原因之一,且随着国民健康状况和卫生习惯的提高,这种原因已少之又少。如果有夜磨牙的习惯,还是应该到口腔科(或口腔正畸专科)进行咨询和检查,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从而减轻或消除夜磨牙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