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岁以下幼儿突然发热、腹泻,别忽略了「冰箱病」

  2 岁以下幼儿突然发热、腹泻,别忽略了「冰箱病」,前不久,一个 1 岁幼儿吃了在冰箱里存放了一周的苹果后出现不规则发热、腹泻,血培养结果提示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最终确诊败血病。

  鼠伤寒沙门菌 (S.typhimurium) 是临床上常见的引起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其感染发病率居沙门菌感染的首位,可经食物传播导致医院感染和暴发性食物中毒,病死率较高[1]。

  鼠伤寒沙门菌的感染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但以夏秋季多见,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此菌任何年龄均可感染,2 岁以下婴幼儿易感染鼠伤寒沙门菌,< 1 岁的患儿更有易感性。

  可能是由于婴幼儿生理发育不全,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A(IgA)均较低,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低下。

  正常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发育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机体免疫力低时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易患肠道感染。另外与婴幼儿的个人行为有关,此年龄段儿童自主活动增多及活动范围扩大、多出现 「 吸吮手指 」行为,与致病菌接触概率大[2],加之自身生理发育特点而易感性高。

  鼠伤寒沙门菌主要侵犯胃肠道,因此,临床症状主要以腹泻、发热为主,可伴随血便症状,少数可有呕吐症状[3]。鼠伤寒沙门菌感染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伴随症状有多样性,明确诊断仍需粪便培养。

  凡在夏秋季节,接诊到 2 岁以下儿童出现发热、腹泻、大便性状改变或出现脓血便症状者,需考虑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并及时行粪便培养检查,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需要注意的是,无症状或轻微胃肠型鼠伤寒感染患儿应用抗菌药物并不能缩短腹泻病程,由于抑制肠道正常菌群,同时可能延长沙门菌排出,增加产生慢性带菌状态的危险性,故该类型患儿不推荐使用抗生素[4]。

  但是,有一部分患儿是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因为小儿免疫功能发育未完善,存在全身感染风险。在美国,对于 < 3 个月婴儿、慢性胃肠道疾病、恶性肿瘤、血红蛋白病、HIV 感染、免疫缺陷性疾病或化疗的人群推荐使用抗菌药物,而在我国对于具有增加传染危险性、病情危重或迁延的儿童可使用抗菌药物治疗[5]。

  根据《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 2 版)》,伤寒沙门菌感染,首选头孢曲松、环丙沙星;次选氨苄西林、氯霉素、阿奇霉素、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

  由于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引起软骨发育异常,故不推荐治疗该类患儿,但是它仍是治疗可能危及生命的多重药耐药沙门菌属感染的无其他替代药物时可选择的药物[6]。值得注意,抗生素使用前均应先完善大便培养及药敏。

  说明:亚胺培南不作为儿科临床抗生素首选药物,针对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以及多重耐药鼠伤寒沙门菌。

  [5]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 [J]. 中华儿科杂志,2016,54(7):483-488. 鼠伤寒沙门菌对抗生素和消毒剂耐药性研究.

  [6] 伍俊妍,孙树梅 .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儿童应用中的专家共识 [J]. 今日药学,2018,28(1):1-9.

延伸阅读:

标签:健康知识

上一篇:按这5个方法优化您健步走的方法,降血糖效果加倍,赶紧试试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