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被压力折磨,活得好累”,比如高考、考研,工作的晋升等等,这些事情都很重要,都是处于人生中重要节点的事情,仿佛总是带着一旦做错就承担不起的后果。
比如说现在疫情有一些复发的趋势,可能很多人就会担心:自己的小区会不会有病例,我自己会不会可能接触到了密接……这种不确定感会让我们感到惶惶不安。
当工作任务不太有把握做好、时间又很紧迫的时候人就会焦虑。这种焦虑其实在一定范围内也是好的,可以帮助我们去学习去提升。但是如果这个焦虑超出了一定的范围就会有负面影响。
压力可能是由外界事情触发,产生一些担忧性的念头、想法,随后产生一些焦虑不安的情绪。这些情绪如果挥之不去,逐渐地就产生一些躯体的反应,比如头疼,然后伴随的就是失眠。
如果这些反应持续,就可能发展成为一种内部的状态。然后你又会因为这种不舒服的状态而进一步的担忧、焦虑。这时候压力来源就不再是外界,而是你的这些想法、情绪、身体状态继续成为压力的来源。
焦虑的状态,从轻微的担忧,到忧心忡忡,最后再到严重的恐惧和坐卧不宁,其实是一个连续谱。而抑郁的表现就是低落悲观,觉得提不起劲来,失去信心。
然而在我们没有对自己有更多的觉知的情况下,面对压力的时候,我们常常是被带跑偏的。很多人已经身心俱疲了,自己都还没有意识到。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可能都选择回避情绪。
但压抑的情绪并没有消失,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这种持续性的累积,会逐渐让我们的内在的能量减少。
比如说,你对自己目前身心正在发生什么,可能会感觉有些好奇,然后采取一种不评判的态度,不去说它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而是用一种更加的中立的态度去面对它。
经心理学研究发现,正念不仅会缓解焦虑和紧张,促进积极情绪,还会增强我们的同理心,产生满足感和幸福感。
行动模式往往是自动化的。比如说你在吃饭的时候边吃饭边看手机,可能吃了什么东西也没有意识到,不自觉的就把手机掏出来了,这就是自动化的行动模式。
比如说想知道桌上的苹果是否好吃,你可能会琢磨它是什么样的味道?哪里产的?其实最简单的方式是把苹果拿起来咬一口,就可以感受到苹果是什么样的,但很多人会倾向于先去思考。
存在模式,能够让我们的心智换一个慢速档,让我们从那个只注重效率和目标、自动化高速运转的模式里面暂时抽离出来。具体来说,存在模式包括以下几点:
不要总是从大脑的思考来认识这个世界。要去体会、去感受、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真正的去做一做,你就会发现一切是不一样的。
我们头脑不再被过去和未来所裹挟,我们真正能够把握的是当下。因此,如果在此时此刻的你是不快乐的,那未来大概率可能也不会特别快乐。
不再采取逃避的方式去面对不舒服的事件,反而可能是让我们更快地从痛苦和不舒服的感受里面走出来的途径。
不再想还不够好和还要再好一些,而是把当下当成最好的情境,去接纳。这种接纳就不会再产生内在的对抗。很多痛苦都是因为对抗不接受所产生的。
我们的生活除了要完成一个一个的目标之外,可能也有很多其他很重要的,特别是其实能够增进我们幸福感的一些事情。
比如说和家人相聚、和朋友聊天;或者去帮助别人、运动增进自己身体健康,这些也是我们作为一个人、一个生命体很基础和重要的事件,是生存所必需去满足的。
如果我们常常在社会的目标导向下,只为了去完成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可能会忽略那些真正可以去增加我们福祉的一些事情。
而正念就是让我们更多的觉察到,其实我们不仅仅有一个个目标,我们还是有着更为宽广的需求的生命体。
说起来挺简单,但做起来很难,很多时候大家是自我苛责的,对自己有更多苛责的人往往是给了自己更多的伤害的人。
共通人性,是说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完美,每个人也不完美。你经历的这些事情,可能别人也在经历,当这样想的时候可能就会与周围有更多的连接。这时,痛苦也变得不那么难过,不会感觉自己好像是孤立的的。
自我关怀不是软弱无能,因为当你对自己有更多的这种关怀理解的时候,其实你是更容易从一些挫折中恢复出来的,你的心理弹性是更大的;
自我关怀也不是自私自利,只顾自己。有一句俗话,先爱自己才能爱别人。对自我有更多关怀的人,能够更多地给予和付出,也能更多的去理解别人;
自我关怀也不是逃避责任,因为我们安慰自己,其实是给自己一份安全感。当我们更有安全感的时候,就更容易去承认错误,并为此负责。
自我关怀更不是丧失斗志,而是去发展出更多的潜能,因此不会再害怕失败,也不害怕被指责后感觉伤自尊。
总的来说,自我关怀并不存在一个评判的维度,单纯的就是想要去理解眼前这样一个受苦的人,去关心这样一个受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