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疯?猝死?被滥用的“兴奋剂”,是如何成为奥运史上一个污点?,尼日利亚短跑选手奥卡巴雷被检测出使用兴奋剂,被取消参赛资格,这也是大赛开始后首例兴奋剂案例。
事实上,兴奋剂一直以来都是体育界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只要看过赛事的人,对兴奋剂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毕竟随着体育产业商业化程度逐渐提高,每一毫秒、每一厘米都牵扯到巨大利益,因此兴奋剂也逐渐开始滥用化。
对于兴奋剂的历史记载,最早出现在公元前3世纪,就有运动员尝试在赛前饮用酒精混合饮料来提高成绩。
而在古代奥运会上,就有运动员试图服用从毒蘑菇提取的致幻觉药物来参加比赛,从而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1807年一位马拉松选手夺冠后坦然说出自己服用鸦片酊,让他自己在不限时间的耐力比赛中保持清醒。
当然,在现代体育赛事中,首次被媒体报道兴奋剂,还得追溯于1865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游泳比赛。
随后在1887年,欧洲自行车比赛中就有媒体报道一些运动员服用硝酸甘油酯、咖啡因、乙醚和海洛因等药物从而参加比赛。
他的教练一路拿着注射器跟着他,每当他疲惫时就注射一剂士的宁,再饮用一杯威士忌,让他不断保持清醒和体力。
这种士的宁,又叫番木鳖碱,主要从马钱子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能够增强骨骼肌的紧张度,是最早兴奋剂的雏形。
而依靠士的宁,希克斯最终成为首位兴奋剂奥运冠军,当时媒体还用这样一句话来报道:“马拉松比赛充分从医学角度证明了药物对于长跑选手是多么重要!”
随后,在陆续的奥运会上,兴奋剂也逐渐被滥用,甚至还成为运动员必不可少的物质,当时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就像比赛前喝水一样如此普遍。
随着第二世界大战结束,人工合成的新型兴奋剂更加滥用化,终于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丹麦运动员克努德·詹森因嗑药过量,在比赛过程中倒地猝死。
由于此次影响恶劣,国际奥委会便开始着重抵制兴奋剂,在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国际奥委会展开了首次全面兴奋剂检测。
虽说明文规定禁止使用兴奋剂参赛,但不少运动员甚至国家依然玩着“猫捉老鼠”游戏,比如冷战时期前东德与前苏联的大规模兴奋剂事件。
激素兴奋剂的滥用达到巅峰,加拿大短跑运动员本·约翰逊在百米决赛上跑出了9秒79的惊人记录,创造当时历史百米新纪录。
更讽刺的是,15年2003年,一位名叫维德·埃克森的美国医生揭露了美国奥委会长期包庇和纵容本国运动员服用禁药提高比赛成绩的丑闻,卡尔·刘易斯也承认自己服用兴奋剂。
而且除了一些需要激烈耐力的赛事,一些几乎没有身体对抗的运动,比如射击、跳水、斯诺克等赛事也被揭露出违规服用兴奋剂的案例。
主要是这些赛事中需要运动员注意力更集中,服用类似“β-受体阻断剂”的兴奋剂可以让运动员集中注意力,排出外界感染,小肌群能够控制更加精准,从而提高比赛成绩。
在美国1994年调查显示,美苏冷战后,死于兴奋剂的运动员就达到150人之多,大量兴奋剂导致运动员情绪暴躁、肝功能异常、药物上瘾、心脏猝死几率增加等严重副作用。
【1】刘建.竞赛规则演变的外部动因与发展趋势[J].药物滥用及其防治,2012(02):63-66.
【2】赵留记,王玥.兴奋剂滥用流行原因与对策研究评述[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7(05):390-394.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