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示“凡尔赛”行为:他们可能不是真自恋,只是缺乏安全感

  科学家揭示“凡尔赛”行为:他们可能不是真自恋,只是缺乏安全感,虽然它们都颇具杀伤力,但依不少网友之见,最让人反感的,莫属每天都会见到的各种花式炫耀:从房子、车子、票子,到伴侣、长相、身材。再从数码产品、化妆品、奢侈品,到餐饮、旅游、学习、工作……

  炫耀者们好像也感受到了这种反感情绪,但他们还是忍不住,不秀一下心里就痒得难受。于是,一种不那么直白的炫耀方式开始流行,并最终形成了一门学问——“凡尔赛文学”。

  “凡尔赛文学”发迹于网络,网友从日本少女漫画《凡尔赛玫瑰》(讲述18世纪末法国凡尔赛宫殿里富贵奢靡的贵族故事)之中找到了灵感,“凡尔赛”便被用来嘲讽那些喜欢用最低调的话,炫最高调的耀,来表达高人一等的人。

  我们不难发现,身边的这些“凡尔赛”人们通常都有这些特质:拥有老板父母、有一些“英文名”好友、奢侈品永远不合身、光吃不胖……

  不光如此,“凡尔赛人”们的自恋无处不在,万事皆可凡尔赛。在朋友圈等社交软件炫耀自己,对于他们来说早也已经是稀松平常的事。

  但是,这种凡尔赛行为实际上是自恋型人格特征的一种表现,同时,执着于凡尔赛的背后,是一种对身份的焦虑:通过这种形式美化自己的生活,希望让别人看得起自己。

  作为成人人格行为障碍之一,自恋一直被精神病理学、临床心理学、精神分析学列为重点关注课题。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中, 自恋型人格障碍被列入第十三章“成人人格和行为障碍”的第八节中。[1]

  近期,美国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在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人格与个体差异》)上的一项研究中发现,自恋可能从根本上被误解了,它其实是更缺乏安全感的表现。[2]

  研究人员考察了270位中位年龄为20岁的研究对象,并评估每个参与者的不同特质,包括自恋、自尊和精神病态。结果发现,自恋,是一种掩盖低自我价值的补偿性适应,那些“凡尔赛”行为跟高内疚感、极度缺乏安全感显著有关。

  自恋者没有安全感,他们只是希望通过炫耀来应对极强的不安全感。但长期而言,这种“凡尔赛”行为反而容易使得周围的人不太喜欢他们,此举进一步使他们的安全感降低,从而导致恶性循环,“凡凡”不息。

  “凡尔赛人”们想要炫耀自己,但又不想让别人反感,于是便选择用假装谦虚的方式表达自我、炫耀自己,想要以此赢得更多的鼓励与赞美而非嫉妒或嘲讽。但是,事实真能如此吗?

  哈佛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这种“谦虚炫耀法”反而会适得其反。研究做了大量的问卷调查,并设计了相关实验,来探究抱怨式的谦虚、自我贬低式的谦虚和直接炫耀这三种自我呈现策略哪种更令人反感。[4]

  经过多次实验,研究人员发现抱怨式的谦虚是最令他人厌恶的,其次是自我贬低式的谦虚。显然,当谦虚变成“虚伪”的呈现时,会比直接炫耀更令人反感,凡尔赛人终归还是失策了……

延伸阅读:

标签:健康知识

上一篇:洪涝灾害中受伤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