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补土 天气一潮,膝盖就酸?健脾益肾又化湿的美味——芡实

  话说补土 天气一潮,膝盖就酸?健脾益肾又化湿的美味——芡实,脾胃好,百病少;好脾胃,食疗养。自然的产物是最适合脾胃的“补品”,草木虫鱼,瓜果菜蔬,无分贵贱,皆可成为有益于脾胃的“本草”。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活学活用,当自己的“调养师”。

  今年的夏季,常常时雨时晴。有些人的膝盖,像“晴雨计”一样准。要是阳光普照的天气还好,一旦下起雨来,就会开始腰酸膝盖软。找些活血止痛的膏药贴一贴,用的时候似乎好一点,但过后很快又反复了。这种酸痛和跌打损伤造成的疼痛可不一样,局部淤积的是“湿气”,而不是外伤造成的瘀血,因此用普通的止痛膏药,效果自然不佳。既然外用药不给力,那就内调吧,可是该煮什么样的祛湿食材好呢?

  夏季里,很多人喜欢搭着小船去水塘里采莲子、采芡实。芡实和荷叶一样,都是长在水里的植物。有时候,在叶片旁边会发现一个带刺的“荷花苞”,嘴儿尖尖像个“鸡头”,这就是芡实的“果子”,又名“鸡头实”。把这个“花苞”打开后,里面才是圆珠子似的芡实。

  比起其他的杂粮,芡实的质地更为饱满厚重,在甘淡补脾的同时还能补肾。人体运化“湿气”的脏腑中,有两位主角是很关键的,也就是中医所说的“脾”和“肾”。老百姓们煮祛湿汤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健脾化湿”,但实际上,“补肾”也是可以“化湿”的。

  五脏在处理水湿的时候,就像一套精密运作的程序,各个“车间”要互相配合。这其中,“脾”是“调节中枢”,除了处理一部分水湿外,还会负责分配,把“工作”派给其他“车间”去干。而“肾主下焦”,因此“派发”到下面的水湿多是由肾来处理的,要通过肾气的“加工”把它们化为小便排出。

  腰膝部其实也属于人体的下部,与同处于下的“肾”关系密切;当水湿沉积在腰膝部,导致雨天里酸痛不适的时候,除了要“健脾化湿”,还得把“肾”也“动员”起来。

  芡实本来就是比较“走肾”的食材。它嚼起来厚实粘牙,吃下去后能助肾气收敛,把水湿“收拢”起来,不让它们“渗漏”到腰膝部,减轻局部的“水湿负荷”。芡实的性质很平和,老人小孩都可以吃。

  除此之外,夜间多尿或是容易腹泻的,平时也不妨吃些芡实调养,有健脾补肾的功效。芡实可以用来煮糖水,炖肉汤或是炖鱼也合适,配上香芋或是南瓜做杂粮煲也是传统佳肴。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弟子,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人才培养对象,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银屑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银屑病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中医药学组组长等职务。

  主持并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项;主编出版专著20部(英文专著6部);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SCI收录6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共9项,国家中药新药临床批件1项,中药新药研发成功转让2项,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共12项。曾荣获“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南粤巾帼创新十杰”“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称号。

延伸阅读:

标签:健康知识

上一篇:【马博士聊本草】女科要药(一):藏红花的故事——采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