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瘦不下来,可能要怪空调,炎热的夏季,不论是刚出锅的麻辣烫、鲜香爆辣的新疆炒米粉,还是热气腾腾牛油火锅,这些冬日里的最佳外卖选择仿佛都失去了吸引力。
甚至白天的食欲,也随着温度的升高「大打折扣」。明明以前一顿能吃三碗饭,现在三顿都吃不了一碗饭。
在人类有条件生活在隔热良好的住宅中之前,冬天是一个十分危险的时期,如果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人类很有可能看不到春天的新芽。
为了维持自身体内的能量,免遭惨死于寒风中的厄运,人类通过摄入大量食物,延续自己的生命。或许是出于这个原因,一出现寒冷天气就暴饮暴食的冲动从远古时期就刻在了我们的 DNA 中。
与之对应,夏天一来,老祖宗们就开始食欲不振。摄入的热量少了,自然更有利于让自己在夏天没那么「热」。
在这种变化中有一个起到关键作用的人体部位,就是我们曾在中学生物课堂上背了八百遍的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不过,下丘脑的体温调节机制和方式都要比我们高中学的这张图复杂得多。其中,控制食欲,就是下丘脑众多调节体温方式中的一种。
摄入食物的本质是为人体提供热量,所以进食会对体温造成一定影响。如果你在炎热情况下仍摄入大量热量,下丘脑本就繁重的调节工作就会变得更加棘手。
所以,自然界的动物们常常在夏天出现这样的情况:高温的白天食欲不振,只想瘫着不动弹;晚上稍微凉快点,才爬起来找点夜宵吃。
1922 年,美国人卡里尔发明了第一台离心式空调机,拯救了无数被炎炎夏日折磨的人,但从此,天赐的夏日减肥 buff 好像就开始……没那么管用了。
有科学家做了研究:当一群受测者分别在 19°C~20°C 和 26°C~27°C 的环境中办公 7 小时后,受测者在低温环境中摄入的热量比在较高温度环境中多了 375 千卡。
让我们做个不严谨的数学题:假设中午室外温度是 36 摄氏度,室内空调开到 26 摄氏度,那这 10 摄氏度的温差,可能就意味着 856 千卡的热量,这得多吃多少好吃的啊。
所以在夏天,被冷气吸引走进一家餐馆的你,会有意无意地吃下比原来预想更多的东西。那些在夏日街头都不会被你多看一眼的巧克力蛋糕,在空调的加持下,全部进入你的胃里。
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就有加拿大的销售数据显示,夏季热浪来袭时,餐馆的营业额会下降 2%~20% 不等,不仅客人少了,点餐的份量也在下降。
虽然有研究证明,加热的食物被认为更可口,气味也更好闻。但在环境温度偏高的情况下,大家更喜欢的仍然是冰冰凉凉的食物。由于冰箱的出现,我们能在夏季吃到更多冰冰凉凉的食物。
要知道,温度低的食物不等于热量低。1/4 个西瓜约为 1.4 斤,热量大约是 217 千卡;100g 巧乐滋的热量为 351 千卡,几乎相当于一顿正餐的热量。而最重要的是,像西瓜和冰激凌这类食物,因为刺激食欲、饱腹感差、升糖指数高,很容易引发肥胖。
2018 年,有学者发现,在小鼠跑步 40 分钟的过程中,体表温度和下丘脑温度都不断攀升。和对照组相比,因为锻炼而体温升高的小鼠明显摄入了更少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