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慢阻肺患者近六千万!院士呼吁基层应加强呼吸专科建设

  基层慢阻肺患者近六千万!院士呼吁基层应加强呼吸专科建设。“基层医疗机构一定要在呼吸病防、诊、治的规范化体系和能力建设方面,有所作为。县医院应当专门有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的一批医生。”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在“早筛早诊一小步 健康中国一大步” 3.13筛查周活动启动会上,发出了上述呼吁。

  呼吸系统疾病是最常见、最多见的一大类疾病,肺癌、哮喘、慢阻肺、结核、流感以及带来颠覆性社会影响的SARS和新冠肺炎,都属于呼吸系统疾病。

  在基层,呼吸疾病更是多发。据王辰院士介绍,基层受呼吸疾病影响最大的人群是儿童和老年人。“从儿科门诊到病房,70%—80%都是呼吸病。80%的老年人死于呼吸道肺部感染、呼吸衰竭。”

  与高发、常见相伴的,却是呼吸疾病的低知晓率。以慢阻肺为例,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部副主任杨汀教授告诉搜狐健康,我国慢阻肺患者将近1亿,其中约有5900万慢阻肺患者生活在基层,是非常庞大的疾病人群。然而,公众对慢阻肺的知晓率只有2.6%。甚至有些人已经是慢阻肺患者了,还不了解什么是慢阻肺以及自己为何会得这个病。

  “慢阻肺早期没有被及时发现和诊断的话,会导致患者肺功能严重损害,出现疾病反复急性加重,增加整体死亡率及致残率。由于农村地区医疗相对薄弱,如果能在县域地区提升慢阻肺等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对于缓解疾病进展、规范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杨汀说。

  在此背景下,由多方支持的中国县域慢阻肺规范管理中心暨双肺筛查项目于2020年7月下旬在全国多地试点展开。。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医院是最早开展“双肺筛查”的县医院之一,于2020年7月份正式启动,也是首批县域慢阻肺规范管理中心。据该院书记白书臣介绍,2020年该院共完成了四个乡镇四场次的筛查任务,义诊超过2600人次。免费筛查肺功能2700人次,免费CT检查350人次。项目得到的数据已经形成摘要,被2021年第26届国际药物经济学与结果研究协会年会接收,并入选壁报展示,供全球九十多个国家的卫生保健和卫生经济学专家们交流。

  如果把“双肺筛查”这类项目看做是“输血”的话,那么,建设基层医疗机构的呼吸专科、培养呼吸疾病专业人才,就是“造血”。

  在王辰看来,基层涉及人口数量庞大,早筛早诊尤其需要推动。但由于经济发展和医疗体系建设的原因,单纯依靠早筛早诊,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这就要求基层提升呼吸疾病的防、诊、治、康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能力。

  王辰建议,县医院应当设立专门的呼吸科,培养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的一批医生。基层诊所等也要在呼吸病的防诊治规范化体系和能力建设方面有所作为。“这样的话,面对颠覆性影响的呼吸道传染病的时候,县医院会从容得多。基层医院掌握呼吸病诊疗能力后,也会真正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同呼吸系统疾病一样,“早筛早诊早治”同样适用于肺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等高发癌症以及常见慢病。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院士指出,我国消化道肿瘤例如食管癌、胃癌和结肠癌在癌症中占有很大比例。不幸的是,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是中晚期。

  为了提高早筛早诊意识,助力基层诊疗水平提高,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阿斯利康中国等多方支持的3.13筛查周活动正式在全国百县同步启动,将在全国300个县的县级医院,以医院公益筛查、移动筛查车、义诊、疾病教育等形式开展疾病早筛早诊,涵盖呼吸、心血管、肿瘤、代谢、消化等疾病领域。

  启动会当天,安徽省县域双肺筛查联盟在安徽合肥正式启动“双肺筛查全省模式”。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CPHCF)开展的中国县域“前列腺癌公益筛查点”也于启动会当天揭牌,通过定点、定时、定人的模式助力县域前列腺癌早筛早诊。

  作为公益支持方之一,阿斯利康中国总经理赖明隆表示,树立疾病早筛早诊意识是撬动县域医疗资源优化、防治关口前移的关键第一步,通过疾病早筛及早发现问题和需求,能够带动整个县域诊疗能力的提升和医疗体系的完善。我们相信开展疾病的早筛早诊,是打通县域医疗 “最后一公里”的“金钥匙”。

延伸阅读:

标签:健康知识

上一篇:挥手就丰胸?抓空气增智?男子称用宇宙能量治病,宗教局:骗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