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珍委员:警惕“药品回扣”向线上转移,合规的处方流转平台成关键

  马秀珍委员:警惕“药品回扣”向线上转移,合规的处方流转平台成关键,随着互联网诊疗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线上复诊、送药到家正在成为新趋势。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卫生健康委主任马秀珍表示,对于一些非公立性的互联网医院来说,药品销售是其重要利润来源,自身的用药监管动力不足,甚至可能鼓励医生多开药,或者与制药企业合谋推动过度用药、拉升网上药品销量。因此,她建议,在互联网诊疗领域推行“医药分开”。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互联网诊疗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也成为医药卫生领域新的业务增长点。尤其是在互联网诊疗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后,业内外资本都投来青睐的目光。然而,马秀珍担忧,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的互联网诊疗可能重陷“药品回扣”的泥潭。

  马秀珍指出,目前,线上处方审核等平台缺乏针对过度用药的监管;制药企业把互联网平台药品销量纳入业绩考核范围,授意医药代表通过线下“学术拜访”的方式,增加线上药品销售量,其中不乏药品回扣现象;部分互联网医院将医生的服务收入与药品销售挂钩,企图“洗白”药品回扣;制药企业纷纷申请开办互联网医院,有的试图掌控诊疗过程,提升本企业药品销量;资本市场对诊疗服务和药品销售相结合的所谓“互联网医院闭环模式”,给予很高的估值,推动更多企业“入场”,形成资本推动下的群体风险。

  马秀珍所指简单来说就是,制药企业通过申办互联网医院,打通药品生产和销售双环节,以互联网医院为切入点,围绕自家产品展开相关诊疗或开展线下“学术拜访”,进而形成自家生产药品自家人卖的状况,扰乱市场秩序。

  同时,处方的真实性与合理性也受到挑战,可能引发用药安全问题。根据《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且处方经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通过后,买方才能购买、调配和使用处方药。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开具处方,保证了处方的真实性与合理性,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审核则进一步强化了处方的合理性,进而避免用药风险。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互联网诊疗一方面可能出现不真实的处方,另一方面可能出现不合理的处方,不仅给患者带来用药风险,还因互联网医院不受地域限制,增加了不合理用药追责的难度。

  从长远发展看,处方药网络销售的大势基本已定,但无论从患者用药安全,或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合规与监管都是其健康发展的条件。

  马秀珍建议,要把公立医院改革中积累的“医药分开”经验,同步在线上推行,“医”和“药”分业经营:互联网医院的经营主体及其下属机构,不能从事药品销售业务;从事线上药品销售的经营主体及其下属机构,也不能开设互联网医院或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她还建议,同步在线上推行“处方外流”,即互联网医院开出的处方必须提供给患者,患者可以持处方到任何药店购买药品;互联网医院至少对接3家以上药房;互联网医院向患者推荐购药渠道时,必须推荐多家药房,由患者自主选择;线上线下药房都必须依法接收合格的线上电子处方。

  马秀珍提出的同步线下公立医院改革经验在线上推行,与监管部门强调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主旨相近,都视监管为关键环节。而监管的关键在于处方是否真实可靠,处方信息、电子病历信息及结算信息是否可以全程追溯。

  要实现这一目标,业内专家表示,应在实体机构的基础上开展处方药网络销售,即处方流转平台依托实体医院和实体药店而建,存在真实的面诊过程,患者可以在院内或院外药店取药,亦可要求药店送药上门,即“网订店取或网订店送”。

  目前,很多省市正在探索建立政府监管下的处方流转平台,其中不乏接近他们设想的模式。例如,已在2个省、10个地市级落地的易复诊第三方处方流转服务平台,就是在各地卫生部门监管下,通过打通所在地区医疗机构的医院信息系统,建立本地统一标准的处方库及完整的监管体系,来确保处方来源的真实可靠和全程可追溯。

  通过该平台,患者可以查询过往处方,依据处方进行在线复诊购药后,可自行选择任何一家平台合作的线下或线上药房完成购药,真正实现“网订店取、网订店送”。此外,在开通医保报销的区域,在收到药品后,患者还可以在线进行统筹报销确认。

  马秀珍还建议,监管部门推动行业协会开展积极的自律行动,鼓励第三方部门和中立的专家学者参与协会运行,在评估行业自律效果的基础上,建立高效的监管体系。监管部门重点关注过度用药问题,追踪行业自律进程,评估自律效果,并不断将成熟经验总结提炼为监管规范,编制适合线上诊疗的合理用药标准,建立务实高效的监督管理体系。

  (专家观点引自工人日报记者姬薇发布于工人日报客户端文章《全国政协委员马秀珍:在互联网诊疗中同步推行“医药分开”》)

延伸阅读:

标签:健康知识

上一篇:头孢配酒,说走就走!除了头孢,这13种药也别沾酒,你在吃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