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和跑步时如何保护膝关节?。俗语说“人老腿先老”,而“腿老”往往是从膝关节开始的。膝关节可以说是腿部最特殊的部位,因为下肢的髋关节与踝关节都有骨骼架构维护,比较稳定,而膝关节却是一个平面关节,又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且结构复杂,全靠软组织来维持稳定和运动,所以它是最容易出毛病的关节。
人们在进行运动时,无论是步行、跑步还是登山,都需要膝关节的参与。运动健身能够提高心肺功能,但是也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膝关节损伤。
运动会给人体带来诸多益处,所以我们不可以“因噎废食”,只要您在运动前多了解一些保护膝关节的知识,就可以在享受运动的快乐和益处的同时,又可以避免膝关节的损伤了。
步行是一种有氧运动,其最大的特点是既简单又经济,完全不需要任何健身器材,不需要特殊场地,能说走就走。
走路看似简单,每个人都会,但未必都能做到姿势及方法正确,而不正确的姿势或方法就有可能造成膝关节负担加重,长此下去容易产生损伤。
不要在太硬或坑坑洼洼的地方行走,尽量选择较柔软、平坦的地面进行运动,如塑胶跑道或平坦的柏油路,以避免地面对膝关节的冲击过大。
所以在走路的过程中,应该要循序渐进,给肌肉和膝盖一个缓冲的时间,每走20分钟应停下来休息3分钟,每天6000~7000步为宜,避免走路过多而导致肌肉劳损和关节损伤等问题。
挺胸,抬头,下巴要略突出,背部挺直放松,两肩自然向后拉;膝盖伸直,上身要稍向前倾,后腿蹬,大腿带动小腿;抬脚不要过高,重心从脚跟通过脚掌逐渐到脚尖的部位,尽量直式迈步,脚尖指向正前方,不迈八字脚;同时自然摆臂,保持适当的走路节奏。
在徒步旅行或者是走路运动时,为了避免对膝盖和关节的磨损,可以手持一把登山杖,增强行走的稳定性,能降低运动的强度,减少运动对膝关节的磨损,减少受伤的几率。
研究人员收集了近18000名老年女性的数据,平均年龄为72岁。研究人员在她们的髋关节放置一种测量运动和速度的装置,结果发现,与平均每天走2700步(最低水平)的女性相比,平均每天走4400步的女性死亡率降低了41%;随着步数的增加,死亡风险继续下降,到达每日走7500步时,死亡风险趋于稳定。
跑步也是一种有氧代谢运动,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脑部的血液和氧供应,减轻脑动脉硬化,使大脑能正常地工作。跑步还能有效地刺激代谢,增加能量消耗,有助于燃脂健美。
对于老年人来说,跑步能大大减少由于不运动引起的肌肉萎缩及肥胖;减缓心肺功能的衰退;降低胆固醇,减少动脉硬化,有助于延年益寿。
但是,跑步强大的健身效果也伴随着膝关节受损伤几率的加大。据统计,跑步时膝关节受到的冲击力会达到体重的7倍,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造成膝关节损伤。
新手可以买一双入门级跑鞋,要亲自试鞋,一定要合脚、减震、包裹性强、支撑性好,鞋底要有很强的防震能力,这是对我们膝关节的第一层保护。
增强大腿、小腿和腹部的肌肉力量,运动时身体就会变得稳定,腿部肌肉增多对冲击力的吸收能力也会增强,就能很好地防止膝关节受伤。
膝关节的结构复杂,有半月板、软骨、韧带、滑膜,稍不留神,这些组织就有可能受伤。所以,跑步前一定要足量热身,尤其是在冬天和早晨跑步时。
热身需要进行动态拉伸,让膝关节周围的韧带有弹性,减少拉伤的可能,同时做关节环绕、原地小步慢跑、高抬腿或者开合跳,促进血液流动,给膝关节升温,让关节腔充满润滑液。
新手在刚开始跑步的时候,不要一下跑得太多,应逐步增加运动量。不要今天跑500米、明天跑2公里、后天跑3公里,这样是很不科学的,膝关节容易受伤。
正确的跑步姿势应该轻巧、灵活,不要让身体太沉重,膝关节一定要弯曲,大腿带动小腿,身体核心部位(腰腹部)保持稳定,收紧腹部,这样可以跑得更稳,减少膝关节受伤。
建议选择脚跟先着地的方式,虽然速度较慢,但比前脚掌先着地的方式对膝关节冲击力小,能更好地保护膝关节。
许多人都感觉在跑步机上跑步膝关节很“累”,认为其对膝关节损伤更大,其实并非如此,出现这些感觉主要还是运动者协调性较差造成的。
由于跑步机是定速运动,如果运动者协调性没有跟上机器,就会对半月板和软骨形成震荡性损伤。先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再上跑步机,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