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医话 强迫症与强迫型人格障碍有什么区别?

  读心医话 强迫症与强迫型人格障碍有什么区别?,13岁的小建,如果在街上不小心被对面的人碰了一下,他一定要转身跑很远,再回过来,装作不经意的“蹭人家一下”。

  小建明明知道这样做没有意义,但不做又怕不吉利,会有可怕的事情发生,这个问题困扰他大半年了,家人朋友的不理解,小建越发自责……

  小艾似乎所有的事情都要做的完美,无论是合同、包装、手续、甚至连家务也不例外,是个完美主义者,对细节表现出极度的关注,以至于有时候看不清大局。当别人指出她行事太过夸张,对细节太过注意,她就会据理力争,不厌其烦地向对方证明自己没错。

  案例一和案例二似乎有所类似,都是有关“强迫”的主题,但是两者是有着根本的区别的,临床治疗方案也大不相同。前者是我们常见的“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而后者则是“强迫型人格障碍”(Obsessive 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OCPD)。

  其特点表现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强迫型人格障碍(OCPD)属于人格障碍其中一种类型,与之并列的还有焦虑或恐惧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和依赖型人格障碍。

  OCPD是一种人格障碍,表现为严格遵守秩序,控制自己的环境,但却缺乏灵活性和对新体验的开放态度。具体表现如下:

  强迫症和强迫型人格障碍常常是研究人员、临床医生和患者相当困惑的问题。尽管有相似的名字和症状,但OCD和OCPD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疾病,大多数强迫症患者并没有强迫型人格障碍,而强迫人格障碍的患者也不一定是强迫症。让我们通过以下的表格进一步了解两者的区别吧!

  治疗方案常常采用“药物治疗”结合“认知行为疗法”,针对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进行治疗,从而改善焦虑的情绪。

  强迫症及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发病与社会心理、个性、遗传及神经内分泌等因素有关。对于青少年患者,除了辨别强迫症和强迫人格,规范运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外,家人和社会支持系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他们阻断和监控强迫行为,使他们接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抛弃病态的完美主义,有利于症状的改善和降低复发。

  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中医师,国家2级心理咨询师。现为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主任。获得广东省杰出青年中医药人才称号,广东省中医院青年名中医、羊城好医生称号。现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临床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师承北京广安门名中医仝小林教授、陕西中医学院张学文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河南中医学院李发枝教授,在中医学术和医德医技方面深受名老中医熏陶。在多年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伤寒六经”“脾胃论”为主的中医理论指导体系,尤其擅长运用“伤寒六经辨证”“脾胃论”相关理论指导治疗焦虑障碍、抑郁发作、睡眠障碍、惊恐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心理睡眠相关疾病。

  接受过系统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婚姻治疗、家庭系统排列、沙盘治疗等各流派心理治疗专业培训,灵活采用个人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家庭系统排列、沙盘游戏、情志相胜疗法等多种疗法,病种涉及各类睡眠障碍、抑郁发作、各类神经症、人际关系困难,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婚姻家庭关系异常、亲子关系异常、职业适应困难等各类心理障碍。

  出诊时间:周一、三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门诊心理睡眠科),周四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西区五楼特需门诊);周二上午(固生堂东山门诊)。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成立于2005年,建科14年来,发展迅速,诊疗病种全,综合服务能力强,全国影响力大。专科目前拥有临床医生9人,心理治疗师3人,年门诊人次超过30000人,纯中医药治疗率接近95%,有效率达80%以上。

  心理睡眠专科针对病种涉及各类睡眠障碍、精神障碍、心理障碍及一些疑难杂症。并调整人际关系不良、亲子关系异常、学习障碍、青少年适应障碍、婚姻关系异常等。

  科室临床诊疗过程重视躯体治疗以及心理治疗,根据个体需要,治疗方案高度个体化。有选择性结合中药汤剂、针灸、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开展个人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睡眠认知行为治疗、催眠疗法、沙盘治疗、针灸等特色疗法,临床疗效显著,中医特色突出。

延伸阅读:

标签:健康知识

上一篇:一起认识强迫症,绝不仅仅是洁癖和要求完美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