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之际“冬病夏治”正当时,艾灸、隔姜铺灸、隔药灸...为您驱寒养阳

  三伏之际“冬病夏治”正当时,艾灸、隔姜铺灸、隔药灸...为您驱寒养阳,三伏天是夏至三庚来计算,从夏至日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入伏的第一天,每一个庚日算一伏,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伏”,亦有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之意。

  冬病,常指冬季所受风寒之症;夏治,即趁着夏季阳气升发,皮肤腠理开泄,着手驱寒除邪,驱除冬季所受风寒;冬病若错过夏治,陈寒未得去、来年又添新寒,反反复复,则苦不堪言!

  是选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使局部充血并起泡的一种外治法。成人四小时,小儿半小时至一小时。

  艾灸具有补阳祛寒、补中益气,通经活络、活血化瘀之功效,中医一直便有用艾灸冬病夏治的传统,简单方便,效果实用,针对气虚、体寒、阳虚、血瘀之症。灸后注意保暖。

  是扶阳固本的皇牌项目。生姜又名御百邪,是民间千古良药,既可以预防,又可以祛除“风、寒、湿”三种邪气。铺灸结合生姜和艾绒的完美结合,具有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的功效,升举一身之阳。可有效预防或治疗以上冬病夏治的病症。

  利用酒精点燃的火力或者是雷火灸的药力峻、火力猛、渗透力强特点,将含有天灸药物的药饼加热,药饼通过热力、红外线幅射力和药化因子、物理因子通过脉络和腧穴的循经感传共同达到温通经络、调节人体机能来治疗人体疾病。

  肺主皮毛,“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为邪侵,尤以小儿、老年人最易受邪。与肺脏有关的呼吸疾病,适合且需要冬病夏治,包括了支气管炎、哮喘、咽炎、扁桃体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气肿、肺结核等。

  许多妇科疾病都属于“虚”“寒”的长期症状,适宜冬病夏治,祛除体内阴寒,舒经通络,温化寒湿,活血化瘀,从而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改善虚寒,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不孕症等。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结肠炎等也十分适合冬病夏治,通过夏季调理,补益脾肺,调节脏腑,刺激经络,改善体质,提高人体免疫力,根本上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作。

  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致风湿骨关节病,中医统称“痹症”,此类症状多在冬季受寒时发作,病情反复,尤其需要冬病夏治,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胃脘痛虚寒证为多,调理宜温通调补。用针灸等法刺激穴位,可激发正气,缓解疼痛,减少来年冬季发作次数。适合冬病夏治的胃肠道疾病主要有: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

  三伏天重保养,冬病防加重,谨记防寒祛湿:冬病多为寒、虚之症,很多病都是由于进食寒凉而导致阳气受损导致脾虚湿困,或过于贪凉致寒邪入侵。因此在三伏天也要做好防寒、祛湿,以免虚寒凝滞,冬病加重。

  若想祛湿首先得健脾,脾胃强大,才能将体内水湿运化出去,而对于补脾,除了药物治疗,在饮食上也需十分注意,不贪凉,不暴饮暴食,多吃补脾养胃的食物。

  1.羊肉:“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三伏天体阳气旺,体内湿气浮于皮表,羊肉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之毒、湿气驱除。

延伸阅读:

标签:健康知识

上一篇:【三伏贴来啦】明天入伏,市中研附院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为您健康助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