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可能导致面部畸形的病,很容易出现在孩子身上……。六夕夕在保健科遇到了萌萌的大眼睛宝宝,她安静地躺在诊床上,一直歪头看我工作,好似有许多疑问。
我及时帮她把头摆正,过一会儿她又会执意恢复到那个萌萌的「歪头模式」。看样子,六夕夕需要查查这个一直卖萌的宝宝的小脖子了。
斜颈,顾名思义,就是头向一侧不正常歪斜,导致斜颈的原因有许多,可能是肌肉的问题,也可能是骨骼的异常。
在小宝宝身上,最常见的是先天性肌性斜颈,这个病发病早,最早在宝宝出生后就可以表现出来,大部分是在出生后2周左右被发现。
斜颈的常见表现是宝宝的头向生病的一侧歪斜,下巴则指向健康的那一侧,同时可能伴随脖子旋转动作的不灵活。
细心的妈妈在触摸宝宝脖子的侧面时,可以在中下部摸到圆圆的、硬硬的小包块,一般像开心果一样大,轻轻按压,宝宝也不会疼痛。妈妈在轻轻帮助宝宝将头转到正常位置后,宝宝还会自己慢慢把头转回到歪歪的状态。
导致斜颈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但不限于肌肉的异常和骨头的异常。我们根据原因,把斜颈分为先天性肌性斜颈、先天性骨性斜颈和痉挛性斜颈。
这里涉及到一个重要的肌肉,叫做胸锁乳突肌,它的位置是从耳后斜向中下方到锁骨,当你用力向侧面歪头时,可以清楚地摸到隆起的、斜行的胸锁乳突肌。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直接原因是胸锁乳突肌有些部分挛缩成了没有弹力的纤维组织,也就是纤维化了,导致一侧的胸锁乳突肌比对侧短。
原因推测有:小宝宝在妈妈子宫内扭转,或在子宫内体位受限,或在分娩过程中有颈部肌肉的牵拉、压挤,肌肉受损伤后出现缺血、血肿,受伤部位修复过程中逐渐出现纤维化或挛缩,最终导致肌肉变短。
先天性骨性斜颈的发病几率低,但也主要发生在小婴儿群体中。它的发病机制不明确,可能和家族遗传因素、基因突变有关。
3岁以后,宝宝可能出现面部整体变扁,长度变短,面部增宽,扶正面部后两侧耳朵和眼睛高度不同,颧骨会变得不对称,甚至整个头颅的形状也随之变得不对称,进一步可能影响到颈椎和胸椎,发生脊柱侧弯。
所以,如果发现宝宝的头总偏向一边,没办法完全纠正过来,尤其还可以在脖子一侧摸到小鼓包,应该及时到小儿外科就诊,尽早给予治疗。
对于2岁以内的小宝宝,最主要靠生活矫正,绝大部分宝宝仅通过生活矫正就能得到痊愈。2岁以上的宝宝,应该积极选择手术干预。
比如对于抬头不稳的小婴儿,可以从宝宝生病的那侧给ta喂奶、饮水,也可以用颜色、声音引导小宝宝主动向对侧转头;
宝宝躺在床上时,选择侧卧「面壁」而睡,这样可利用周围环境变化,如爸爸妈妈的走动或声音等,引导宝宝因为好奇而向对侧转头,达到主动牵引的效果;
当宝宝长到大约4~5个月,上肢、胸部可以有力支撑举头时,爸爸妈妈应该让宝宝在白天多做俯卧动作,锻炼颈部后方的肌群;
当宝宝可以长时间抬头玩耍,不会发生窒息危险时,爸爸妈妈可以让宝宝尝试俯卧睡眠,宝宝自然会面部偏向侧面,无论偏向哪侧,因为肌肉劳累,宝宝会自动地左右侧轮替休息颈部肌肉,当宝宝的下巴转向患侧时,缩短的胸锁乳突肌自然会被拉伸,达到矫正的效果。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俯卧睡眠存在窒息的风险,需要爸爸妈妈慢慢尝试,从午休俯卧十分钟慢慢延长时间,到整个午觉时间全部俯卧,最后再尝试晚上俯卧睡眠。
对于年龄较大或者保守手段治疗效果不好的宝宝们,我们应该及时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接受手术治疗。
胸锁乳突肌松解术是将挛缩的胸锁乳突肌分离和松解,可以在改善斜颈的同时,保留颈部肌肉的各种功能。
为了防止手术后矫枉过正,需要在术后2个月左右的时间内佩戴支具或石膏,并在伤口愈合后积极进行伸展康复治疗,防止斜颈复发。
对于先天性骨性斜颈,一旦明确了诊断,需要尽早手术。因为这一类型的斜颈,会随着年龄增加,畸形逐渐加重,而且生活矫正对此没有效果。
铛铛!阔别许久,「第八诊室」又重新跟大家见面啦~我们休息了一阵子,现在准备再次出发,陪伴宝妈宝爸和孩子们成长,科普关于婴幼儿疾病、营养、心理、养育等内容,帮养娃过程中频频头疼的家长们省时、省心、省力,让你们少走弯路!
专业的儿科医生坐镇,呵护孩子的现在,守护我们的未来,我们在「第八诊室」等你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