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学会“热养生”,做到这些事让你更健康!,天热时,人体毛孔呈开放状态,易受到冷风、邪气的侵扰,导致体弱多病。所以,三伏天养生,首先要预防“三邪”,即暑邪、湿邪和寒邪。
天热出汗,会带走体内的津液,而津液进一步缺失就会导致血液运行能力变弱,血液运行迟缓。如果出汗多,就会引起血液黏稠。
夏季普遍雨水多,此时湿气特别容易“趁虚而入”。中医认为,“湿邪通于脾”,容易影响人的脾胃功能,出现厌食、腹胀、腹泻、身体消瘦,缺乏精神等状况。
夏季出汗后吹风、空调过凉,饮食贪凉等,都是导致寒邪侵入身体的原因。寒邪会使肢体关节出现病症,如类风湿,关节炎等病痛。
中医讲养生要顺应时节,借天地之势,使身体更健康。夏天天气热,可以采用“热养生”的方法,达到以热制热。但是,“热养生”并不等同于让自己变热,刻意出汗,而是通过调整饮食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善,避免寒凉入侵身体。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生冷食物容易滋生细菌,吃不对会导致肠胃疾病。尽量少吃隔夜饭菜、生冷食物,饮食宜清淡。
夏天泡脚,有助于祛除暑湿,让人精神振奋,增进食欲,促进睡眠。水温建议在40℃左右,泡脚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加入热水,以免水温下降。
常洗热水澡可以将身上的汗液冲洗一遍,使毛囊及皮肤保持清洁,还可使皮肤透气,加快皮肤和肌肉血管的血液循环,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促进新陈代谢。水温不要超过40℃。
在古代,人们就懂得用喝热茶的方式,使体内热气散发出来,达到解暑的效果。通常饮热茶后,皮肤会慢慢发汗,而发汗能帮助体内热量散发。相反喝冷饮很难使热气排出体外,只是口腔觉得冰凉而已。
《黄帝内经》讲到,夏季养生需“使气得泄”,意思是说,夏季人的气息要向外宣发,即排汗。排汗重要的方式就是运动,运动不仅可以加速新陈代谢,增强体质,还可以加强热适应,提高人体调节体温的功能。但切记不要运动太剧烈,可以选择慢跑、太极、跳操等方式。
人在熟睡时全身基础代谢减慢,体温调节功能下降,身体抵抗力变弱,这时如果贪凉开空调不盖被子,特别容易使寒气入侵体内,使身体生病。所以,三伏天睡觉不要贪凉,可以盖薄被保暖。
天气炎热,出汗多,体力消耗大,容易食欲不振、疲劳、消化不良、易患肠胃炎.....赶紧来调整饮食啦!下面这份饮食养生攻略,一起来学习吧~
夏季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亦多。若心肌缺盐,搏动就会失常。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为解渴消暑之佳品。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对于三伏天,尤其要喝三豆汤,祛火、解乏、消痱子。
三豆汤的方子出自宋代医学著作《朱氏集验方》,有绿豆、赤小豆和黑豆。三豆汤既是糖水,也是味道超好的药茶,喝不了绿豆汤的人可以喝三豆汤来度夏。
绿豆汤解暑的效果很好,但是偏性寒凉,脾胃虚寒的不能经常喝,三豆汤刚好可以调整一下。在三豆汤中,绿豆、赤小豆起清热解暑、利湿的功效,黑豆则健脾补肾。绿豆和赤小豆都是寒凉之物,黑豆的加入,对它们的寒凉性有一定的抵消。
因此,三豆汤不仅能清热除暑,还能健脾利湿。这样一来,体质一般的人经常食用适量的三豆汤,就不会给脾胃功能带来不利影响。对于消化功能特别弱的人,可在三豆中加入适量大米,熬成清粥食用,也有清热健脾的效果。
此外,三豆汤还能祛痘除痱子。痱子是由于暑热挟湿,蕴结肌肤,导致毛窍郁塞所致,所以要防治痱,首先就是要把暑湿之毒祛掉。三豆汤的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暑、健脾利湿,可以刚好解决掉痱子的问题。
如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大量吃西瓜、梨、猕猴桃、柚子等凉性水果;内火大、痰湿盛者,少吃龙眼、荔枝等;过敏体质,慎吃芒果、菠萝等。
此外,李子多吃使人生痰、助湿,甚至令人发虚热、头昏,尿路结石的人不能多吃草莓;胃酸多、易腹泻的人,少吃香蕉;苹果、桃、葡萄、哈密瓜、桑椹、西瓜等水果含糖量高,故糖尿病人慎食。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尤其到了夏季三伏天,总让人有种昏昏欲睡、食欲不振的感觉,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长夏。长夏在五行中属土,与中医五脏之脾脏相应,而脾最恶湿喜燥,所以长夏多患脾胃病,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想要健脾祛湿,早、晚进餐时可以喝些粥,如山药粥、薏米粥、莲子粥等。再则,因为夏天有暑热,可以在快熬好的有健脾祛湿作用的粥中(如薏米粥)加一点荷叶,这样就增加了清热祛暑、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了。上面提到的三豆汤也有健脾祛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