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家企业获20亿融资,2.5亿人的心理在如何被治疗?

  20家企业获20亿融资,2.5亿人的心理在如何被治疗?,“疫情中的世界正遭受着三重危机:医疗危机(流行病本身),经济危机,外加(切勿低估的)心理健康危机。”

  今年3月,当代思想家齐泽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了这个观点。他提醒了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在这个被进步和发展所裹挟的时代里,人类生存的真实境况是值得被关照的,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被低估的,特别是在疫情隔离、经济下行和全球社会环境动荡这样的时期。

  据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和美国精神暨心理疾病联盟的数据显示,约有20%的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或精神疾病,约有5%的成年人达到严重程度。而在所有患病人群中,每年仅有不到45%的人群会选择以心理咨询、药物、住院等方式进行治疗。即使通常被认为面临更低社会压力的青少年群体,也有17%的人出现了心理或精神问题,且同样只有约50%选择治疗。

  这个数据意味着,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你、我、他,都有可能有心理健康的问题。在医疗健康行业,人们是怎样应对这个问题的呢,有什么样的企业在做什么样的产品、模式或疗法,政策、资本、需求在将心理健康领域的创业者们导向何方?

  1月27日,国家卫健委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要求各地根据目标人群范围、数量以及心理危机干预人员数,安排工作,制定工作时间表;2月2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原有心理援助热线的基础上,设立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

  抗疫之外,其实我国很早就将心理健康服务的建设提上了日程。在2004年,卫生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指导意见》,就提出了精神卫生工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

  到2012年时,我国出台了首部《精神卫生法》,政策中规定了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有关社会保险的规定由医保支付,仍有困难的,由民政部门给予优先救助;政策还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从事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的医疗机构和开展心理健康服务。

  在2016年10月,心理健康的问题也被写入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相关论述有“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等。

  2018年11月,《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出台,政策中包含了17项重点工作内容,如搭建基层心理服务平台、完善教育系统心理服务网络、发展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等。

  回顾政策的这一脉络,我们可看到,心理健康在我国正由宏观层面的重视和指导具化为心理健康服务和平台的落地建设。在政策的指涉上,心理健康行业已经到了新的阶段,行业急需能够有好的解决方案的平台型公司。

  心理健康的问题,在我国不得不说是个大问题。2018年5月,国家卫健委在某次会议上公布了这样一个数据:截至2017年底,全国13.9008亿人口中精神障碍患者达2亿4326万4千人,总患病率高达17.5%;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超1600万人,发病率超过1%,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增长。

  好的赛道不乏尝鲜者、创新者,于是,好心情、壹心理们出现了,一些玩家开启了他们的探索。而在他们的背后,资本也开始涌入,给其以加持。

  在医学中,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普通心理问题,还是精神病症,主要有这3个依据,是否出现了幻觉(如幻听、幻视等)或妄想?自我认知是否出现问题,能否或是否愿意接受心理或精神治疗?情感与认知是否倒错混乱,知、情、意是否是统一,由此社会功能是否受到严重损害?

  由此区分出发,目前国内心理健康领域的创新企业大致可分为两类,针对普通心理问题的健康服务模式,以壹心理、愈见、抑郁研究所等企业为代表;针对精神症状的医疗服务模式,以好心情、昭阳医生等为代表。

  传统的心理咨询机构以工作室为主,咨询师和用户,以线下一对一的形式进行,按小时收费。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兴起后,心理健康领域迎来了技术化的提升,从线下到线上,行业的数字化提升是主要的创新路径。

  健康服务模式的玩家,将线下的心理咨询搬到了线上,以视频、语音、文字的媒介设计了健康服务产品;医疗服务模式的玩家,将传统公立医院里的精神专科搬到了线上,模式和春雨医生、微医等典型互联网医疗企业相似,不过它们是在心理健康领域深耕,在垂直领域里精耕细作。

  在移动医疗元年(2014年)前后,心理健康领域出现了数十款APP,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寻医问诊、在线咨询、心理测评、社交、员工心理服务、心理课程(付费或免费)、心理学教育等,业务主打心理咨询。

  成立于2011年的壹心理,在2015年时获得了早期投资机构北极光创投的数百万美元融资,在去年更是拿到了数千万人民币的股权融资。壹心理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有心理咨询、心理测评、心理健康科普等,其“壹心理”品牌覆盖了超10个内容平台,如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知乎等。

  据壹心理提供的品牌手册数据显示,壹心理已拥有付费用户300万,公众号矩阵粉丝800万。付费课程、原创测评、心理咨询是其核心的三大业务。在壹心理的用户中,“都市年轻女性”、“受过良好教育”、“关注自我成长”是主要的用户画像标签。

  另一家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的头部企业是愈见。愈见主营的三大业务是心理诊断、心理疏导和心理教育,在2019年,愈见也连续收获了千万级融资。

  2020年5月,好心情完成了1.25亿元A轮融资的消息一度惹起了行业较大关注。人们不禁在问,心理健康,已成为或者正在成为一个吸金的领域吗?

  成立于2016年的好心情,聚焦于中枢神经领域,利用智能化的诊疗系统和互联网医院服务体系,帮助精神心理类疾病用户提供智慧的康复管理和在线医疗服务。成立不足一年时,好心情便获得了由恩华药业领投的天使轮资金5000万元,并获得了恩华药业所涉及到的所有医疗资源。

  好心情平台主要提供医生继续教育、在线交流、患者服务、患者管理平台等服务,利用数据算法对精神心理健康需求用户和医生进行精准匹配。截止目前,好心情互联网医院平台的精神心理科及神经科医生注册量超过29000名,约占该领域的医生总数70%左右,注册用户超过300万人,用户平均月活跃数量超过10万人次。

  在心理医疗服务模式里,另一家企业叫昭阳医生。昭阳医生最初是作为线上的辅助诊疗平台而存在,主要提供健康咨询与医患交流服务。患者通过昭阳医生与医院的专科医生进行一对一的多渠道沟通,为精神病患者创造安全私密、省时高效的就医方式。

  与着重轻问诊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定位略有不同的是,昭阳医生实质上是一款服务医生的应用,医生进驻平台,管理患者。昭阳医生为平台上的医生提供预约咨询、专业的标准化诊前问卷、诊后随访系统等功能,并匹配专业的心理师进行联合治疗。

  2019年8月,昭阳医生获得了近5000万元的A+轮融资。据2019年数据,目前昭阳医生平台上囊括了2000余名精神专科执业医生,主要来源于全国前十的公立专科医院。

  以上是国内心理健康主要的两种模式。除了垂直心理健康的玩家外,大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业务其实大多都覆盖了心理健康模块,如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妙手医生等,它们的平台也可满足用户心理咨询、寻医问诊等需求。本文侧重于垂直领域的分析,故不再将它们拿出来特别介绍。

  从投融资的角度看,国外心理健康领域的创投要活跃得多,而且已经成长出独角兽体量的公司Calm,有什么好的模式值得参照吗?

  2020年5月,外媒The Verge报道了一则消息,Facebook公司同意支付5200万美元与内容审查团队的员工达成和解。原因很惊人,审查帖子导致他们患上了精神创伤,已获法庭鉴定。消息的部分原文为:“Facebook承认内容审核会给员工造成巨大的损失,这一次,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承认。Facebook同意向现职和前任审核人员支付5200万美元,以补偿他们因工作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公司CEO在一次采访中透露,Calm在2019年实现了1.5亿美元的年收入,较2018年实现了倍增。

  “在软件的内容模块中,睡眠故事现在占了很大比例,而且人们花在应用上的时间也大大增加了。”Calm公司PR总监 Alexia Marchetti说,很多初创公司都在试图制造用户需求。但是,他们没有发现,“入眠问题是如此普遍,市场用户需求程度是如此之高,现在大量的用户是在购买我们的付费内容而不是去买安眠药”。

  对心理健康问题最深刻的论述,可能要首推出版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疯癫与文明》一书。思想家福柯在书里,讲述了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如在文艺复兴时疯癫被放逐,近现代时疯癫又被约束在理性的秩序下等。

  在医学、文化、经济等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的今天,文明可能给了每一个人在对待心理问题时的这样一个选择:

延伸阅读:

标签:健康知识

上一篇:【小南话科普】得了近视眼仅是戴副眼镜、做个激光而已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