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学堂】手足口病不用慌,正确应对有秒招,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手足口病也进入了高发期,这让一些家长十分惶恐,突然发现宝宝的手和脚上长了个疹子,就匆忙带到儿科门诊来看,儿科主任谭淑文教授仔细检查了孩子的手心、脚底和口腔后,笑着说:“别担心,你家宝宝不是被病毒‘盯’上了,而是被蚊子‘叮’上了!”我们怎样才能正确认识手足口病,让孩子安全度过这个高发季节?今天谭淑文教授就带大家认识一下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常见的有柯萨奇a组及EV71等肠道病毒,好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3岁以下的婴幼儿。该病全年都可以发生,但5-9月是高发期。该病传染性较强,可以引起暴发或流行。
EV71是一种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75%酒精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有传染性,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分泌物密切接触而感染。感染者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食物、奶具、衣物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皮疹周围有红晕,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者溃疡。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呕吐等类似感冒的症状。经对症等治疗,大多数患儿在一周左右体温下降、皮疹消退,身体恢复。少数患者可并发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病情可迅速恶化,危及生命。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2-7天,所以密切接触病人的婴幼儿需医学观察7天以上。感染了手足口病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轻症患儿可不住院,但必须居家治疗、注意观察。如果出现发热,精神差,肢体乏力或震颤,气促等表现,尤其年龄在3岁以下,病程在7天以内的,需转至县级以上医院或定点医院留院观察。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减少交叉感染。
儿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茂名市中医院儿科学科带头人,茂名市“三八红旗手”。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各种儿科疾病。是茂名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秘书长、茂名市妇幼保健学会儿科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儿科急救与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委等。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1项,茂名市科研项目10余项,深受广大小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好评和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