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患者不用总跑医院了!有了它,在家就可以被医生随访!

  心血管患者不用总跑医院了!有了它,在家就可以被医生随访!,心血管疾病的造成危害也不可小觑。2016年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对于一些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在常规药物治疗无效情况下,需要使用心脏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等帮助维持生命。

  “我国一年要植入近10万台起搏器,累积下来有100万台。”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院长苏晞教授曾在2018年“互联网+智慧医疗”大会上分享了这样一组数据。④对于这些人来说,做好定期“医生随访”,非常必要!

  随访,简单说就是定期要到医院进行检查。患心血管疾病后,大部分患者都知道要在衣食住行上“下功夫”,减盐、戒烟、合理运动……但往往会忽略了随访。而随访对于心脏植入设备的患者,恰恰更为重要。

  就拿起搏器来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设有起搏器随访室,为患者提供专门的随访服务,可见其重要性。

  一般植入起搏器后,需在术后一年内到医院复查4次,分别是出院前和术后1、3、6个月份。之后可以适当延长至每年1次,在临近电池耗竭前则应每1-3个月就进行一次随访。这意味着需要反复到医院就诊。②

  植入起搏器后,仍存在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而定期的随访恰恰可以及时发现不良情况,避免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发生。起搏器不仅能帮助心脏正常规律跳动,它本身自己还有“储存功能”,医生可以通过回顾储存信息,可以个体化的调整参数,达到模仿生理性起搏。③

  不是安装了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就万事大吉,大部分的患者还需要配合药物治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内科刘兴斌教授在2018年“互联网+智慧医疗”大会上谈到,像远程随访系统会收集病人很多的信息,全面记录病人心律,以及机器对数据的反馈,发现病人的问题时,可以及时通知和处理,比如说心律过速我们就及时通知他来医院并建议调整药物。④

  有些起搏器还会记录一些与心功能相关的指标,并且记录长期的趋势,可供临床医生评估心功能变化、制定治疗方案作为参考。

  起搏器是一种电子装置,它也有使用寿命,当电量耗尽的时候,它也无法正常工作了。比如,有患者安装起搏器后自觉心率减慢,而检查发现主要为电池耗竭。⑤而随访,恰有助于及早发现电池耗竭情况。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等原因,不少患者不能按时进行随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陈柯萍教授在2018年“互联网+智慧医疗”大会上谈到,阜外医院近70%的患者来自外地,路途遥远,起搏器手术后的门诊随访交通成本巨大。

  只需要把CareLink远程随访系统放在身边,它就能通过WIFI或数据网络传输起搏器的数据给医生,医生或随访人员可随时远程查看报告并给出反馈。

  使用CareLink远程随访系统,相当于患者聘请了一位“私人”医生。更重要的是,该仪器还可预警,在患者感到身体不适前,通过数据预测健康隐患。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院长苏晞教授表示,远程随访减轻了病人来回路途上的奔波,还增加信息传输时间段,它还有触发功能,患者一旦不舒服就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对医院来说,减轻了很多工作负担。④

  使用远程随访技术后,与传统的诊室随访比,可以减少58%的诊疗流程时间,可降低60%的起搏器检测时间,可降低心衰患者35%的急诊入院率。⑥⑦⑧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牵头完成的“CIED远程随访中国专家共识”于2019年正式发布,远程随访已经成为CIED术后管理的标准管理策略。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在亚太地区CIED患者管理线上峰会上谈到,在疫情常态防控期间,加强CIED患者的管理是医疗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环,应用创新的远程随访能够更好的减少医患暴露,帮助患者长期康复。⑨

  ② 高焱莎, 周益锋, 吴学敏. 心血管电子器械植入术围术期评估和康复随访[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8, 033(004):490-493.

  ⑤ 刘长纲, 孙蕾, 张旭霞. 永久心脏起搏器程控随访的临床研究与应用[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4, 017(002):204-206.

延伸阅读:

标签:健康知识

上一篇:40岁男子喝了一斤白酒,对医生说头痛,发病到死亡仅仅七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