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吃米的人更长寿!6种米乌发养颜、健脾养胃,还是活血化瘀好帮手!

  会吃米的人更长寿!6种米乌发养颜、健脾养胃,还是活血化瘀好帮手!,一直是我们家家户户餐桌上少不了的食物,很多人更是每日三餐都有它。米饭富含碳水化合物,几乎可以供给全身所需的能量,然而近些年却出现了各种

  米吃多了会长胖,还可能增加糖尿病风险;米饭没营养,吃太多容易缺乏蛋白质和维生素;有胃病的人吃米饭会加重反酸烧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天的膳食应以谷类为主,推荐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为50~150克。

  米饭味甘性平,可以与任何食材搭配,而且老弱妇孺皆宜,具有普遍的适配性。而其他食材,比如燕麦、豆类、薯类、就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并且对于体质虚弱的病患来说,米粥更是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佳品。

  米饭属于高碳水化合物,淀粉含量普遍超过70%,而且遇水之后消化溶解速度快,因此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而且米饭还含有7%左右的米精蛋白,氨基酸结构比较完全,消化率能达到66.8%~83.1%,是人体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米的种类很多,比如糯米、小米、糙米、黑米、红曲米等,富含各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谷维素、植物甾醇、维生素E等成分,具有多种功效,能让我们的饮食更加多样化,营养摄入更加全面。

  普通大米由于精细加工而流失了很多营养成分,大家不妨选择其他的合适的米搭配食用,对健康更加有益。

  糯米含有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索B2、烟酸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富,而且脂肪含量略高于其他稻米,食用后会产生更多热量,有暖胃散寒的作用。

  另外,糯米所含的淀粉是支链淀粉,消化水解速度慢,粘性大,可以在肠道中停留更多时间,所以少量食用能收敛虚汗、缓解腹泻反胃。

  糙米是未经精加工的大米,保留了米糠和胚芽,膳食纤维含量是大米的6倍,能够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减轻胀气、缓解便秘。

  红曲米是籼稻、粳稻、糯米等用红曲霉发酵而成的,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洛伐他汀,可以辅助降低胆固醇、调节血脂水平,又被称为“天然他汀”。

  红曲米中还能够促进血红蛋白的生成,增加血液中红细胞数以及其含氧量,起到活血化瘀、补血养血的作用。

  【做法】先将红曲米倒入凉水中,用手充分捏揉、过滤,制成红曲米水备用;在面粉中加入糖和酵母粉,搅拌均匀,倒入红曲米水揉成面团,静置半个小时发酵;然后揉成馒头蒸20分钟即可。

  黑米药食两用价值高,含有大米所缺乏的维生素C、叶绿素、花青素、胡萝卜素及强心甙等特殊成分,有“世界米中之王”赞誉。黑米的升糖指数较低,适合三高人群和老年人食用。

  黑米中中丰富的花青素,能帮助人体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其功效是维生素C的20倍、维生素E的50倍。

  黑米中的花色苷含量在常见的谷薯类食物中排第一,花色苷有抗氧化、促进血管内皮舒张的作用,有助于减低高胆固醇血管堆积、保持血管畅通。

  薏米含有丰富的多糖、脂肪酸与其酯类化合物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辅助抗癌等功效。而且薏米中的神经酰胺,对紫外线有一定吸收能力,可以帮助皮肤保湿和抗衰老,减少色斑、粉刺和皱纹等。

  小米的维生素B1含量在所有的粮食、蔬菜当中都名列前茅,又被称为“代参汤”,有助于维持糖的代谢。

  小米的色氨酸含量远高于其他谷物,能达到202毫克/百克,可以促使人体产生更多的5-羟色胺。这种物质不仅能令人感觉心情愉悦,还能促进睡眠,增强记忆力。

  以最为常见的粳米为例,每百克粳米含79克碳水化合物,而脂肪含量不足1克,每百克的热量仅为346千卡左右,因此适量食用不易长胖。

  但要是每天食用米饭超过总食物量的50%以上,导致碳水化合物摄入超标,多余的糖分就将转化为脂肪,引起肥胖。

  米饭升糖指数高达87,容易使餐后血糖升高,长期食用可能会增加高血糖风险。但糖尿病的根本病因在于血糖代谢障碍,米饭并非“元凶”。即便是糖尿病人,也需要适量进食米饭。

  如果米饭较硬不易消化,或者食用过多引发积食,都可能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而引起反酸。但并非只针对米饭,其他食物也是同样的。

  糖会使胶原蛋白纤维变得脆弱易断,以致于肌肤难以自我修复,老化加快。而米饭含糖量高,所以很多人认为不吃米饭能够延缓皮肤衰老。

  但其实长期低碳饮食,容易产生营养不良、低血糖、肢体乏力、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可能间接加快机体衰老。

  通常而言,新米比陈米要好,不仅营养未曾流失,更重要的是,发生霉变的可能性更低。很多时候谷物的发霉不能用肉眼观察到,因此选择近期生产的正规产品,更加安全。

  通常新米颜色相对鲜艳、有光泽度、颗粒饱满,而且内外颜色均匀,但陈米颜色深、没光泽、颗粒干瘪,米粒颜色深浅差异大。

  新米有米的清香味道,而陈米可能有发霉或灰尘的味道。稍微品尝一下,新米微甜有韧性,而陈米可能发酸、发苦、口感干硬。

延伸阅读:

标签:健康知识

上一篇:一文读懂 我真的喝不了牛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