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成语话中医|“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中医之道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独特的中医文化,以望、闻、问、切为四诊的中医学,其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很好地融合了我国特有的人文、哲学和名家各派思想。孔孟之学、老庄之道,以及我国四大名著中多次出现与中医药知识有关的篇章和思想,无不彰显着中医学的人文素养。

  说起中医,相信很多人听说过一个词:“扶正祛邪”,那么何为正、何为邪,哪些情况需要“扶正”,哪些疾病又需要“祛邪”,如何进行呢?就这些疑问,我们可以进行一个浅显易懂的中医科普。

  正气,即元气,《春秋》曰:“元者,为万物之本”,说明元气是人体一身之精华,是生命动力的源泉。分为先天之精气和后天之精气。所谓先天之精气,就是通过母亲传递输送给胎儿的精华物质,可以理解为天生自带的精华物质和免疫力;而后天之精气则是通过后天脾胃功能的消化吸收所转化产生的精微物质,说明通过后天的调补可以弥补先天之不足。

  邪,即邪气,是指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各种因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内因多指饮食、情绪等因素造成的体内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衡而引起的各种内生疾病。而外因多指六淫邪气(风、寒、暑、湿、燥、火)对人体的伤害作用,其中还有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又称“疫毒”、“戾气”,因其传染性强、发病急骤、病情危重而闻名。如新冠肺炎、SARS、登革热等。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给数以百万计的生命造成了重创,疫情之下也让我们反思了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性,它是人类保护生命的最重要也是最后一道防线,只有具备一个完整的自身免疫系统,才能应对各种病菌。

  中医有句古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精辟地说明了这个道理。我们已经知道了先天之精气是伴随生命的降生而来,无法改变,但后天的调养却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先天之不足,比如早产儿、低体重儿、先天胎弱的情况,以及很多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久病不愈而出现各种正气衰微等不足症状,此类情况正是很好地运用中医“扶正祛邪”的好机会。

  中医认为治病因遵循“攻守兼施”的原则,长期以“祛邪”等攻伐为主的治疗势必要伤及正气,正气乃人体之根本,而正气不足又能“引盗入室”,加重病情,故在“祛邪”的同时应重视“扶正”,根据病情需要可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或攻补兼施。方能“祛邪不伤正”相辅相成,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有一个误区需要纠正,那就是如何扶正,很多老百姓简单地以为吃补品、补药就能提高免疫力,扶助正气,其实不然。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万物皆需要达到整体的阴阳平衡才能和谐、健康,那么对于各种参茸、阿胶、铁皮石斛、虫草等常见的滋补名贵之品,也有属性寒热温凉之分,需要根据自身当下情况需要择物而用,且不可犯“以价取药”的错误观念,所谓的价格只是市场经济下的一个产品属性层面上的价值,跟其本身的稀缺性和人为炒作都有很大关系,而并不是其药用价值的完全体现,所谓“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就是这个道理。就比如一件几万块的貂皮大衣盛夏穿会合适吗?

延伸阅读:

标签:健康知识

上一篇:初夏时节,养生饮食从三个方面调整,顺应自然和腑脏变化促安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