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能读懂自己情绪的家长,这样的小孩子是最幸福的

  有个能读懂自己情绪的家长,这样的小孩子是最幸福的。,不听话、乱发脾气、哭闹,或者仅仅是没有按照家长的意志去行动,往往到这时,家长们就开始头疼不已了。

  嘟嘟从小就害怕打针,小时候每次打疫苗就数嘟嘟哭地最大声、最难过了。现在嘟嘟已经三岁了,同龄的孩子打针时已经不怕疼了,可嘟嘟还是每次打针前都得哄半天。这次又到了接种疫苗的时间,大早上嘟嘟就开始不情愿了,吃早饭、洗漱也变得拖拖拉拉地,最终被爸爸生拉硬拽地来到了社区卫生所,打针前爸爸多次跟嘟嘟说:“你已经是个小男子汉了,扎一针不算什么,咱们不哭哦”,可在医生把针头扎进嘟嘟手臂的那一刻,嘟嘟还是没忍住哭了起来,在一旁的爸爸看到旁边的小妹妹竟然也能忍住,顿时火上心头开始训斥嘟嘟:“哭什么哭,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哪个还像你这样,男孩子怎么这么胆小”...

  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要读懂孩子的情绪和内心是困难的,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只能针对孩子的行为来做出反应,经常不知疲倦地教孩子怎么做、哪些行为是不对的等等,这种只将关注点放在孩子行为上的育儿方式,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被父母理解,于是TA会哭闹、会耍赖、甚至会做出一些偏激的行为,最终导致无计可施的家长忍无可忍,对孩子进行打骂,其实孩子的这些看似无理取闹的做法,只是希望借此引起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和理解而已。孩子是在与父母的相互作用中,来逐渐认识自我存在、自我价值及学会如何应对各种情绪的方法的,孩子的很多行为倾向也都是是在与父母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小孩子表达能力有限,只能感受情绪,并不懂得情绪为何物,还不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只好用哭、喊叫等单一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这就需要父母去猜测他们的感受,并帮助他们表达出来。

  所以当孩子伤心、哭闹时,家长如果能先关注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就事情的本身来做出行动,效果往往会更好。家长经常会不自觉的让自己置身于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尝试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说教孩子,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孩子,有的时候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失去理智的时候,还会对孩子责骂、说出一些时候令自己后悔的话。这类做法只会让孩子与家长的心距离越来越远。

  回到开头的例子中,嘟嘟打针怕疼,其实嘟嘟并没有抗拒打针,他的内心已经接受了必须打针,甚至也明白了打针对自己有好的作用,只是在针头扎到肉里的那一刹那没有忍住内心的恐惧而已。家长不能抹除孩子的负面情绪,而要去认真感受孩子的情绪。可以对孩子说“你看到针头扎自己一定很害怕”、“爸爸小时候打针也特别害怕”、“现在爸爸打针时其实也不是一点都不害怕,只是爸爸更能忍住了而已”。孩子听了这些,打针时的心理压力就会小很多。孩子可能就会说“原来爸爸也会怕打针啊,嘟嘟现在也很害怕打针,但相信慢慢就也能像爸爸一样忍住啦”。

  与孩子相处往往就是这样,当家长能够理解孩子的感受,并帮助孩子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时,孩子更容易获得面对现实的力量。另一方面,当孩子感觉到被接纳与理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安全感,从而就更愿意敞开心扉与家长做进一步的沟通,更愿意去考虑家长说的话。

延伸阅读:

标签:健康知识

上一篇:激光碎石术后,需要注意些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