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所高校相继开学,这份防护指南要收好。据新华网报道,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近70所高校开学。高等院校学生来源地域广、人群聚集密度大、社会关注度高,科学精准指导高校做好疫情防控,对维护师生员工生命健康安全、平稳恢复高校各项工作,维护好社会秩序,具有重大意义。
相较于中小学复课,高等院校的生源跨地域流行性更高,学校内学生以及教学、管理人员数量大,集体生活多且作息时间不统一,疫情防控管理方面需要更为细致谨慎。此前,教育部已要求各地各校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编写了《高等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
4月14日,为科学指导大专院校有效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有序推进复学复课,针对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状况、学生构成等不同特点,国家卫健委组织制定了《大专院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可供复课院校及学生参照执行。
关于高等院校开学的疫情防控注意事项,春雨君综合各方资料整理如下,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想了解的方面,也可以文末留言告知春雨君
2019 年 12 月在武汉相继发现不明病因的感染性肺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体温≥38℃、干咳、肺炎影像学特征。经进一步病原学研究证实,该疾病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称为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该病毒所致疾病称为COVID-19(coronavirus disease 2019),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该病毒所致肺炎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统一为 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与 2003 年引起 SARS 的 SARS 冠状病毒(SARS-CoV)同源性达 79.5% 以上,其可能的来源有 蝙蝠、穿山甲 ,但具体的中间宿主尚未明确。
该病是呼吸系统传染病,呼吸道和眼结膜是病毒的主要入侵途径。目前确定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方式有: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是新发现病原,人群普遍没有特异性免疫力,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
传染病潜伏期是指人体在感染以后到出现症状的时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为 1~14天,多为 3~7 天。据此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 14 天。
新型冠状病毒可以在飞沫中存活,但不能单独在空气中长期存在。新冠病毒在干燥阴冷环境可存活约 48 小时,环境温度越高病毒存活时间越短,常温空气中约 2 小时毒力即显著减低。
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 分钟可灭活病毒。乙醚、75% 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但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日常可用 84 消毒液、漂白粉和 75% 乙醇消毒。
学生在返校前,要确保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每日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和行踪报告,如自己或家人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可疑症状时,要主动报告学校,并及时就医。
1.电信手机用户 编辑短信“CXMYD# 身份证号码后四位” 发送至 10001,授权回复“Y”后,实现“漫游地查询”,可查询手机号近 15 天内的途经地信息。
2.联通手机用户 编辑短信“CXMYD# 身份证号码后四位” 发送至 10010,查询近 30 天的全国漫游地信息。
3.移动手机用户 编辑短信“CXMYD”发送至 10086,再依据回复短信输入“身份证号码后四位”,可查询近 30 天内去过的省(市、区)。
除常规用品外,学生在返校前还应准备好医用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有条件时可随身携带速干手消毒剂。
消毒酒精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品,84 消毒液属于有腐蚀性危险品,都是禁止携带乘坐火车/飞机的,倒在分装瓶中,无法辨认成分的酒精、消毒液也不可以带上火车/飞机。
乘坐火车可随身携带消毒湿巾,以便擦拭扶手、座椅等;飞机出行可随身携带湿纸巾或者免洗洗手液,但免洗洗手液最好是不含酒精成分的,且是小于 100 毫升的小瓶装容量。
返校前调整好作息和心理状态,安心居家,做好在线学习,学习和掌握个人防护知识,在学校正式确定和通知返校时间前,遵守有关规定,不得提前返校。
根据国家卫健委及教育部办公厅的有关规定,各地在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学校具备基本防控条件,师生和校园公共卫生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后,方可作出错时错峰开学的决定。
开学前应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彻底清理卫生死角;做好教室、食堂、宿舍、图书馆、活动中心、洗手间等公共场所的保洁和消毒;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必要的洗手液、肥皂、纸巾、手消毒剂等物品或手部烘干机等设备。
制订“疫情防控物资计划表”,储备数量足够、品种齐全的疫情防控物资,包括检测类物品,如体温计;消杀类物品,如含氯消毒液、84 消毒液、手消毒剂、紫外线灯、喷洒器等;防护用品,如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防护帽、乳胶手套、隔离衣等。
校方需全覆盖、无遗漏摸清教职员工(包括离退休人员)和学生(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和需在校学习的继续教育学院学生等)的假期去向、健康状况,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经审核符合返校条件的学生,学校应提前了解学生返程方式和时间、是否有家长陪同等信息,采取有效方式和途径向学生推送返程安全防护提醒信息。对暂缓返校的学生,要及时与学生本人和家长联系,做好沟通工作,并保持联系,待情况允许后方可返校。需要医学观察的人员按医学观察工作流程执行。
同时,学校要根据学生来源特点,制定具体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好应急演练,提前熟悉掌握当地医疗服务预案。在学校内设立(临时)隔离室,位置相对独立,以备人员出现发热等症状时立即进行暂时隔离。
有条件的学生建议乘坐私家车返校,尽量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乘坐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时,需全程佩戴口罩,安检时短暂取下口罩,面部识别结束后立即戴上口罩,尽快通过安检通道。
返程途中做好手卫生,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公共设施,接触后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用手接触口眼鼻;注意咳嗽礼仪: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避免在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逗留。应留意周围旅客状况,避免与可疑人员近距离接触。发现身边出现可疑症状者及时报告乘务人员。妥善保存旅行票据信息,记录乘车时间和登车地点,以配合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及作为学校审核依据。
返校途中做好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若出现可疑症状(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员,视病情及时就医。
学生到校后,应当按学校相关规定有序报到,入校前接受体温检测,合格后方可入校;无特殊情况,尽量避免家长进入校区。报到时,进校人员须间隔 1 米以上,依次排队,避免拥挤。
在校期间,学生自觉按照学校规定进行健康监测,进入宿舍前需测量体温,若体温≥37.3℃,需用医用体温计重复检测,检测后仍异常的,不再进入宿舍,立即向相关部门汇报并去指定医院就诊。
进入食堂前做好体温检测,体温异常者避免入内用餐。排队候餐保持 1 米以上距离,餐前应先洗手,可尽量选择打包带走,若在食堂就餐,尽量单独就座,不面对面就餐,避免人员聚集,减少不必要的交流谈话。
对于没有健康问题的学生,每天可保持适量运动,增强身体素质,选择人员较为稀疏的空旷开放空间进行室外运动。
学生返校后不召开聚集性会议,可通过错峰开会、网络视频或提前录制会议材料等方式召开学生会议;鼓励开展网络教育课程或线上展示交流活动;确需开展现场活动的,需按规定向学校相关部门申请。
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不得出校,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如必须出校,须严格履行请假程序,规划出行路线和出行方式。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去人口较为密集的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厢式电梯等必须正确佩戴口罩。
教职员工或学生如出现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干咳、咽痛、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应立即向学校报告,并在校医院指导和协助下按规定送定点医疗机构诊治。
就诊途中,尽量选择开车、骑车、步行等相对独立的交通方式,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路上打开车窗,时刻佩戴口罩并随时保持手卫生。在路上和医院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1米以上);若路途中污染了交通工具,建议使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消毒剂,对所有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表面进行消毒。
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是必须告知医生近期旅行和居住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或疑似病例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等,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各项调查与检查。
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进行风险告知,如出现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以及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总之,高校教职工及学生都要对新冠肺炎有清晰的了解,掌握基本的疫情防护知识。在开学前后,学生都要做好健康监测与自我管理,如实上报自己的健康状况及行踪记录,按照学校的具体规定依次返校(境外师生未接到学校通知一律不返校),及时关注学校官网、官微官博及班级群消息,根据通知配合学校安排。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中小学校和高等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出版上线,202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