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这六个“不等于”!一起躲开控糖“陷阱”

  当心这六个“不等于”!一起躲开控糖“陷阱”,若只查空腹血糖,不仅会遗漏一些处于糖尿病临界值的患者,也就是糖前期患者,也不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相关研究发现,餐后高血糖会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也会加速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进程;此外,餐后高血糖还是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除了查空腹血糖,糖尿病高危人群还应主动要求查餐后2小时血糖。

  测血糖一般选择前4个手指指肚的两侧,避开中间的位置,指肚和指尖中间位置经常会用到,扎中间容易感染,而且两侧神经分布要少一些,能减少痛觉。

  对于糖前期患者,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有逆转糖尿病的可能;但对于确诊的糖尿病人,即使病情较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血糖降至正常范围,也不能认为糖尿病被治愈。

  而且糖尿病的治疗核心不仅要重视血糖指数,更要预防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肾病等等。

  因此,即使血糖达标,仍要定期监测血脂、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视力等指标,并坚持合理的饮食控制、规律的体育运动。

  当糖友血糖低于3.9 mmol/L时,就会出现如饥饿、出汗、手抖、头晕、心悸、眼前发黑等低血糖症状,如果这个时候不及时补充糖,轻者出现头昏眼花、四肢无力;严重时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导致意识恍惚、抽搐惊厥,甚至昏迷死亡!

  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4~7.0 mmol/L,但需注意,根据不同的病情,控糖指数会有差异,应该谨遵医嘱。

  糖尿病人一直将“血糖”视为大敌,一经发现血糖升高,恨不得立刻降下来,也因此把血糖降得快与否,作为降糖药好坏的评判标准。

  所以,治疗糖尿病一定遵照医嘱,不要随意增减药物或者添加一些疗效不清、剂量不详的偏方等,以免血糖不稳定,甚至发生低血糖等风险。平稳降糖、监测病情、及时调整用药才是正确的。

  部分糖尿病患者认为注射胰岛素等同于病情严重、已经没有药物可以控制了,想当然认为打胰岛素是控制糖尿病的最后一招。

  事实上很多初发的糖尿病患者也会使用胰岛素治疗,而且部分患者注射胰岛素后还可以换回口服药治疗。

  而且糖友及时使用胰岛素不仅可使血糖控制及早达标、减少远期并发症,还有助于保护残余的胰岛β细胞功能,从而延缓糖尿病的发展进程。

  所以胰岛素注射并不代表病情已经“无可救药”,只是医生根据个人血糖水平和身体情况提出的不同治疗方式,患者不必过于恐惧与忧虑。

  糖尿病算“富贵病”,因此很多人在确诊后医生都建议要“清淡饮食、多吃粗粮、控制主食”,但在贯彻这一建议时,有些人用力过猛,不吃荤食、不吃主食、顿顿粗粮。

  要知道动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质是人体所需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等,也非常容易被人体吸收,若是长期吃素,会导致营养不良;

  另外,主食是运动、代谢等生命活动能量的主要来源,长期不吃主食,能量供应不足,容易降低人体抵抗力;

  虽然膳食纤维对控制血糖有利,但若是顿顿吃,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吸收,不利于胰腺功能的恢复。

  因此糖尿病人吃肉应选择鱼类、禽肉类,每天40~70克;每餐主食量最好保持在75~100克,可以根据身高、体重、运动情况调整;要粗细搭配,每天粗粮占主食的比重不要超过1/3。

延伸阅读:

标签:健康知识

上一篇:双“C“护航,安心控糖 ——利格列汀两项心血管结局试验解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