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控好血糖,合理的血糖监测很重要!?我国是一个“糖尿病大国”。近年的多次研究显示我国糖尿病成人患病率在10%左右,预估有1亿多成年人患有糖尿病。近年来我国儿童和青少年患病率在增加,总体呈低龄化和年轻化趋势,很多病人由于控制不好血糖和其它代谢指标,有可能出现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
人体内的血糖值是不断变化的,食物摄入量的变化、运动量的增减,均会造成血糖的波动。我们只有通过血糖监测才能了解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严重程度,当前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是否合适,治疗后血糖改善情况等,同时血糖监测也是我们进行治疗方案和生活方式干预方案调整的一个重要依据。
我们国家的一项研究显示,约 80%左右的患者没有按照医生的要求,或者是没有按照科学的方式来进行血糖监测,甚至有的人实际上根本不监测血糖。
有患者问:“难道按医嘱用药也会出问题?为什么非得要进行监测呢?”正如前面所说,每个人血糖水平时刻都在变化着,受很多因素影响。不进行血糖监测就不能相对全面地了解血糖的现状。
血糖控制不理想大致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总体血糖普遍偏高,总体血糖偏高就会出现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增高;第二种情况就是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水平还可以接受,但是血糖波动很大,忽高忽低,高血糖和低血糖交替,这种波动性血糖异常会导致并发症的过早出现。过高的血糖会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血糖过低则可以导致发生低血糖症,甚至出现低血糖相关的昏迷。尤其对于老年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妊娠糖尿病患者、手术患者等特殊人群,血糖波动更加危险,也更加需要关注,其中的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持续的血糖监测,以了解更多的血糖信息。
使用口服降糖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目前血糖控制大致尚可,可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或在就诊前一周内连续监测3天,每天监测7点血糖(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和睡前);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可根据胰岛素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血糖监测,如使用长效胰岛素监测空腹血糖,使用预混胰岛素监测早餐前和晚餐前血糖;3-6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监测。
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还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或者有的病人治疗方案比较复杂,应用胰岛素或胰岛素联合口服药,这种情况应该进行更加密集的、频度更高的血糖监测,包括一天的多点血糖监测,还可以做持续动态的血糖监测。
研究显示,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对血糖控制能起到改善作用。应用动态血糖监测可以了解患者全天的血糖有多少时间是在我们所希望的目标范围(比如3.9-10.0mmol/L)里面,这个值叫目标血糖时间(Time in Range),也就是血糖在期望的目标范围内的时间。血糖在目标范围的时间(TIR)达标率越高,并发症的发生就越少。伴随着血糖在所期待的目标范围(TIR)的提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也可以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