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症状怎么可能患肺结核呢?——部分肺结核可以没有症状!,弄清楚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如果病人心存疑虑,不相信医生的诊断,就会导致病人阳奉阴违,不遵医嘱;或者直接拒绝医生的治疗建议;甚至认为医生在骗自己
临床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很多这样的病人:升学体检、单位健康体检、需要办健康证体检、出国体检等等,拍胸片发现肺部有阴影,这些人当中绝大部分没有任何症状,自我感觉良好,跟健康人一样。
还有一部分人由于其它疾病住院或准备手术(比如胆结石、心脏病、子宫肌瘤等等),术前常规拍胸片发现肺部有阴影,这些病人也往往没有肺部的症状。
通常胸片是第一切入点,发现胸片有问题,医生会进一步往深入去检查,通过各种检查,诊断是什么病,然后再给予相应的治疗。这些病人当中,有不少最后诊断是肺结核或高度怀疑肺结核。
然后问题来了,病人不相信自己患肺结核了,质疑自己怎么可能患肺结核,然后不愿意接受抗结核治疗。
我们知道一个常识:很多事物都是从量变到质变。比如:水从1度到99度都是液体,到100度就会沸腾,变成气体。水温逐渐上升,就是处于量变的积累过程中,从表面看不出水有什么变化,依然水面平静,一旦到达质变的临界点(100度),就会发生质变(沸腾、变成气体)。
如果我们把水温从1度到37度比喻为身体健康,水沸腾比喻为出现症状(比如咳嗽、发烧、咯血等等),那么水温从38度到99度,就相当于人体已经患病了,但还没有出现明显症状。这时候看不出水有什么变化,但用温度计就可以测出水温异常升高了。
同样的道理,人体患某些病的早期,身体里某些部位已经出现异常了,但没有明显的症状,也就是说自己感觉不到,但是做一些检查,就可以发现这些异常。
不仅仅是肺结核,还包括肺癌、糖尿病、心脏病等等非常多的病,其实都是同样的道理。比如胸片或胸部CT发现肺部有阴影,比如测血糖发现升高了;比如心电图或心脏彩超发现异常。
再打一个比方:把一粒种子埋在10厘米深的泥土中,种子完好比喻为身体健康,种子的芽冒出泥土表面能看到了比喻为出现症状,病人感知到生病了,那么当种子刚刚发芽破壳而出,但未冒出泥土表面还看不到时,就相当于已经生病了,但没症状。如果刨开泥土,就会看到芽。
现在来专门讲讲肺结核,当人体吸入结核菌到肺部,结核菌与人体的免疫细胞就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战斗。
如果免疫细胞够强,就会消灭结核菌,人就不生肺结核;如果结核菌非常多,而免疫细胞比较弱,结核菌就会取胜,在肺组织里慢慢繁殖,越来越多。
因为结核菌是一种长得很慢的细菌,所以需要很长的时间(可能长达几个月),肺里的病灶才会长到比较多。
病灶很少或比较少的时候,人是感觉不到的,没有症状。(如果这时候刚好单位体检,拍了胸片就会发现了)。待到病灶比较多的时候,病人才出现各种症状(咳嗽、发烧、胸痛、痰血等)。
病人的免疫力不同,敏感性也因人而异,就像有人体温37.8度就感觉很不舒服了,有人体温39.5度还不知道自己在发烧,所以“临界点”不同,出现症状的早晚也不同。
我们通常说:大约有20%的肺结核患者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这部分病人通常是体检发现的,处于肺结核的相对早期阶段,病情通常比有症状的人更轻,治疗效果更好。
这部分人就是我们前面比喻的,水还没沸腾,用温度计测量发现水温异常升高的。我国人群的体检做得还不够好,如果做得更好,说不定以后会是80%的肺结核病人没有症状,是在早期发现的。
发现没有症状的早期疾病。正因为是早期疾病,还没有出现症状,才需要通过体检来发现,而不是通过症状来发现。那么如果体检发现了异常,提示有疾病,病人却因为自己没有症状而否定患病的事实,那还做体检干什么?
同样的道理,一个人的身体里发生某种病变了,不管这个人是否感觉到,这种病变都是客观存在的,因为我们的化验检查结果就摆在那里,比如说胸部CT上就是有阴影,医生都能看到。
这时候明智的做法是:接受这个不幸的事实,同时应该庆幸这个病发现得早,寻求医生的帮助,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过敏性结核病的诊断及治疗。除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支气管结核、淋巴结结核之外的肺外结核主要的治疗。
本文作者为梁莉医生,内容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代替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