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先生(化名)在城北一家企业上班,半个月前的一天中午,他感觉有些不舒服,不像以往那么有胃口,但还是跟着同事来到了公司附近的一家面馆。
点完餐,他找了一个位置坐下,突然感觉胸很闷,气很急,眼前一黑,他失去了知觉。一起来的三位同事转身发现倒地的他,吓了一跳。但下一秒,几位同事冲上去按压、按压、按压……叶先生被救回来了!
叶先生今年41岁,1米70出头的身高,体重180多斤。平时不太爱运动,在饮食方面比较随意,但有很大的烟瘾,最多的一天一上午抽掉了三包香烟。
其实,当天早上他就已经出现了不舒服的症状。他事后回想,当时牙神经疼,但想着可能是前一晚熬得太晚,没休息好,也就没放在心上。
当天中午12点,他与往常一样和同事去公司附近吃中饭,突然持续胸闷,手脚无力,还出了不少汗。正打算和同事打个招呼,想先回公司,突然他就倒下了,失去意识。
“一、二、三……二九、三十,换我!”在等候120的10分钟里,几位同事轮流做了二十几个周期的心肺复苏,叶先生终于恢复脉搏呼吸。
12点10分左右,120急救车赶到,将叶先生送往就近的浙江医院三墩院区。在车上,医护人员为叶先生做了心电图及血压检查,发现他是急性心肌梗死。
12点15分到医院,浙江医院三墩院区胸痛中心的医护人员就已在等候,为叶先生评估生命体征后,将其直接转入导管室进行血管开通手术。
“病人因为第一时间得到了心肺复苏,所以才保住了命,为之后的院中治疗、院后康复创造了条件。”医生说。
每一年的11月20日是“中国1120心梗救治日”,“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把握黄金救治120分钟。”1120就是希望大家牢记两个120。
据了解,目前我国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从发病到医院的时间平均高达11小时~12小时。有26%的患者会选择拨打120,而49%的患者会自行就诊,只有28%的患者会听从医生建议。由于人们对病情、急救知识的不了解,我国有95%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错过了黄金救治时间。
浙江医院副院长宋柏杉说:“急救不是医院的专利,恰恰相反,真正的急救是从医院以外开始的。急救技能或许在平时不常用到,但一旦用到就能在第一时间拯救生命,所以扭转广大民众的意识是解决当前社会初级救护培训最紧迫的问题。”
浙江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杜常青前几日也接诊了一位心肌梗塞患者。这位56岁的王大伯下午2点左右一个人在家,感觉胸痛就自行去了医院,结果家门口的医院不具备诊治条件,经过转诊、治疗,直到晚上11点多血管才开通。
“这位患者在胸痛时就没有遵循两个120的急救原则,如果拨打了120就会被直接送至有诊治条件的医院,也不会耽误心梗救治的黄金120分钟。”杜常青介绍说,还好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十分配合,他和他的家人都十分信任医生,从进入浙江医院的急诊室到血管开通只用了30分钟时间,目前恢复状况也比较良好。
以杭州市为例,目前公众急救培训率只达到了20%,CPR(心肺复苏术)成功率也并不高。虽然在2015年,杭州市以17.6%的CPR成功率位居全国前列,但在近两年又有明显下降。
随着天气转冷,近期心梗患者明显增多,胸闷、胸痛、大汗淋漓就是心梗的典型症状。浙江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唐礼江提醒大家,并不是剧烈的疼痛才是心梗的典型信号,如果出现胸痛超过3~5分钟没有得到缓解就要引起注意了。
唐礼江说:“如果患者出现心梗症状,应立刻停止正在进行的运动或工作,采取静坐或平卧休息,保持情绪稳定,缓解焦虑情绪,降低心肌氧耗。”
马上舌下含服1片硝酸甘油,每5分钟重复服用1次,因为很多患者可能有血管痉挛的情况,服用硝酸甘油后能缓解;若患者是其他情况,服用硝酸甘油后也能减少心肌的消耗。但若含服3片后仍无效,应立刻拨打120去就近医院急诊。
心肌、心脑疾病一旦发生,患者的耐受缺氧能力非常差,因此唐礼江强调,在发生症状的第一时间一定要立刻拨打120,不要自行前往医院。万一发生情况,120急救车上有专用的设备和专业的人员,可以进行及时救治。
“一旦出现心跳、呼吸停止,救你命的往往不是医生,而是你身边的人。”浙江医院急诊科孙仞告诉记者,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真的很有必要。
孙仞说,对心跳骤停的患者来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大脑,急救越早越好,4分钟之内和4分钟之外,病人预后完全不一样。心跳停的时间越长,缺血时间越长,越难恢复。
“一般碰到有患者晕倒,首先评估环境安全;其次,初步判断患者有无意识,并立即呼救,拨打120;第三,进一步评估患者有没有脉搏、呼吸。如果有脉搏和呼吸,让患者平卧,保持空气畅通。如果患者没有呼吸和脉搏或只有喘息,需要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如果对人工呼吸比较介意,或做不到到位的人工呼吸,达不到患者通气效果,可以只做胸外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讲究高质量持续,”孙医生介绍,双手掌根重叠在一起,手指翘起,在胸骨下半段或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两手肘夹紧,肩肘腕一直线,垂直按压,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为5~6厘米。周期为每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持续做到患者出现反应或120救护车到场。
“鼓励身体健康、有一定急救技能的市民挺身而出,但也要尽力而行。最好是2分钟或者5个周期后更换按压人员,以保证胸外按压的质量。” 孙医生提到。
如果能现场迅速取得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话,在持续按压的同时迅速连接AED检测心律是否需要除颤,检测时暂停按压,如需除颤立即给予除颤,如无需除颤立即恢复按压。
为提高广大市民的急救水平,普及救护知识和技能,让更多的人掌握自救互救常识,浙江医院举办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大型系列活动,将陆续开展多期急救技能免费上门培训活动。
走入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针对受训人群特征进行有侧重点的常用急救技能指导,30人以上社会团体均可报名,医院会统一安排上门培训时间,单位需提供培训场地、幻灯片播放器材、音响及话筒等。
活动介绍:每场80人,按心肺复苏、常见运动损伤(骨折等)紧急处理、创伤急症(内外出血、烧烫伤、电击伤等)处理、孕妇紧急情况处理、老年人居家常见意外(卒中、胸痛、跌倒等)处理5大主题进行培训,浙江医院医学模拟中心配备专业模拟器材供操作,导师团队提供视频教学及现场演示,学习过程设置打卡通关,课程内容通俗易懂、易学实用、寓教于乐,欢迎广大市民报名参加。